2017-07-13 21:13 作者:李先生
荣县东佳镇这几年大力发展生姜种植,老百姓发了一定的“姜财”。但生姜的田间管理技术极其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影响生姜的产量和质量。笔者根据这几年的调查研究,对生姜的田间管理技术有了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水分管理。1、发芽期:底水要浇透,初水要适时。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浇第一水后2~3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健壮。2、幼苗期:小水勤浇,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暴雨过后,及时清沟沥水,做到雨过水干,防止姜田发生渍害。3、旺盛生长期:大水勤浇,宜在早晚,保持适度,防止积水。立秋之后,地上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一般每4~6天浇大水一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5~85%,有利于生长。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藏。
二、中耕培土。生姜根系浅,只宜浅耕,防伤根诱发病害。除草、培土同步进行。土层疏松的可以免耕,但要培土,防止姜块露出地面。 第一次培土在生姜有3~5个分枝,且根茎未露出地表时进行。一般在6月下旬,培土约2厘米厚,不能太厚,或者影响根系的透气性,造成生姜新芽生长受阻,分枝减少,根茎生长缓慢。第二次培土应在第一次小培土后约20天以后进行,厚度2~3厘米,此次培土也不能太厚。第三次培土为大培土,在第二次培土后15~20天进行,也就是在大暑前后,厚度7~8厘米为宜,将原来的垄变成沟,原来的沟变成垄,群众称“倒姜沟”。以后若发现有姜芽露出也应及时培土,保证姜块正常生长。
三、适时遮荫,促进生长。生姜属耐荫作物,阳光直射影响幼苗生长,播种后采用遮阳网或人工荫棚的方式遮阳,处暑后拆棚。采用遮阳网方式遮阳应在生姜种植前,按蔬菜简易大拱棚的结构打好木桩(或水泥桩),中间最高处2米左右,两侧稍矮些(这样的高度既不影响透风,又不妨碍后期网下作业),将几幅遮阳网按地宽缝接在一起,以4~5幅为宜。生姜播种后,便把遮阳网固定在木桩上面。在生姜整个生育期用碧护喷施叶面,每隔10天一次,连续三次,促长防病。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