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菜在生长期间遭遇渍害,会导致棚菜株高、茎粗、根粗、根长、绿叶数、叶面积、干重等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后造成减产等损失。同时,渍害后土壤水分过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危害棚菜的各种病菌的繁殖和传播,使菌核病、霜霉病等大量发生和蔓延,造成渍害次生灾害。 实践证明,防治棚菜渍害的有效措施在于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含量,结合苗期增施速效肥促进棚菜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同时及时防止次生病害的发生。具体应对方法是:1.要补施速效肥,渍害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根系的营养吸收能力下降,这时要根据苗期长势,每亩追施4~6公斤
尿素,以促进冬前生长。在追施
氮肥的基础上,要适量补施磷
钾肥,增加植株抗性。 2.要防止倒伏发生,棚菜发生渍害后地下部分发育受到创伤,中后期可能会表现“头重脚轻”,故要在围绕保叶护根,中耕松土、培土壅根的基础上,增强抗倒伏力。 3.要注意防止次生病害的发生,在发生渍害的大棚,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霜霉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菌核病,并发生根肿病等。对此可选择晴天交替喷施2~3次
多菌灵,或灭病威,或托布津,或
代森锰锌等进行预防。对有蚜虫为害的田块,可用乐果乳剂或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
吡虫啉乳油等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