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20:45 作者:李先生
四川盆地中部西南边缘,岷江、沱江流域之间,属***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温
1、核桃建园技术
1.1园地的选择
建核桃园应选择在坡度较缓、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石灰岩发育的土壤。页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可以栽种核桃,但要在结实期施石灰补充土壤中的钙质。地势低洼积水、土壤过粘重的区域不宜发展核桃。
1.2整地
早实核桃结果较早、丰产性好:第三年有少量的产量;第五年可进入盛果初期,单株产量可达到8~10斤;第七年进入盛产期,单株产量可达到15~20斤(亩产800~1000斤)。要保证并持续高产稳产,土壤中能供充足的养分是至关重要的,而高标准整地是基础。最好的整地方式修筑梯田和抽槽换土。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修梯田,在梯田的基础上抽槽换土或挖大穴。抽槽换土也是很好的整地方式,一般在坡度较缓的地方或平地进行,按行距4~4.5米,挖宽0.8~1.0米、深0.7~0.8米的槽,再一层秸秆一层土的分层踏实回填,最后起成高约15厘米的垄;回填时要表土在下,心土在上,要分层填入秸秆、青草、稻草、树叶等充分踏实。采用大穴整地投入较少,可挖株行距4.0~4.5米×3.3~4.0米的密度,挖1.0米×1.0米×0.8米的穴,挖好穴后同抽槽换土一样,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分层填人秸秆等有机物且分层踏实。
整地时间最好在8~9月进行,这时整地在回填时有大量的秸秆、青草可以回填,而且气温较高有利回填物的腐烂。最晚的整地时间也应在年前完成。
1.3栽植
早实核桃树体矮化,适合于密植栽培,亩栽40~50株较为合适,可采用4.5×3.5米或4.0×3.3米。栽培时间自秋季落叶至翌春萌发前均可进行,此期间内尽可能早栽,既能提高成活率,又能提高当年的生长量。栽植时先进行根系修整,去破伤根段、过长的根,上部留80厘米定干。栽植时用细土将根系分层按紧踏实后浇透定根水(可用0.4%尿素+0.4%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作定根水效果会更好),最后在上面覆一层松土(不能压实)。注意不能栽得太深,要将嫁接口露出地面,不要埋入土中。
2.幼年期的管理
幼年期是指栽植后l~3年。此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肥水管理,加快树体的生长,为以后早产丰产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搞好整形,培养好丰产树形的骨架。
2.1栽植当年的管理
栽植当年主要是在确保成活的基础上,加快苗木的生长,具体要进行以下方面工作:
(1)栽植至5月底,在较大干旱时要浇水抗旱,特别是在萌芽展叶期尤为重要;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渍,防止根系发病死亡。合理控制好水分与否是成活率高低的关键。
(2)6月开始勤施肥料,一般6~9月期间,每月施一次尿素,施肥量每次每株50克(1两),l0月每株施磷钾复合肥100~150克(2~3两)。
(3)整形:待苗木长到80厘米时摘心(对于栽植时已定干的苗不需摘心),待发芽后选留3个方向不同、相距6~8厘米的壮芽作主枝培养,在3个作主枝培养芽的附近5~6厘米以内的其它芽全部抹去,以免影响3个主枝芽的生长;不影响主枝生长的芽待长到20~25厘米时摘心促发分枝,分技后处理同前。
留下的3个主枝待长到40~45厘米时摘心,分枝后选一个前端芽为延长枝生长,选一个芽作侧枝培养;侧枝长到30厘米时摘心,延长枝长到45~50厘米摘心;采用打桩用绳子拉的方法,使三主枝分布方向均匀,分枝角度为45度左右。不影响延长枝和侧枝生长的芽,依其疏密程度采取抹去或留下:一般相距15~20厘米留一芽,待长到20~25厘米时摘心作辅养枝培养。有些核桃早实性强,苗木栽植当年萌芽时大部分都有雌花芽出现,发现后及时摘除,以免影响成活和树体生长。
2.2第2~3年的管理
第2~3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树木生长,促使尽快成形,为今后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让树少量挂果。一般第二年春将雌花芽全部摘去,促进树体生长,第3年每株树结40~60个果(亩产达40~50斤左右)。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整形修剪和肥水管理。
整形修剪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培养一个侧枝,使每个主枝有两个侧枝,一个延长枝,全树就成了“三枝九头”。第一侧枝距主干40~45厘米,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50~55厘米,采用摘心、拉枝等方法完成。二是在侧枝、延长枝及主枝上两侧培养结果枝组,采用摘心,扭捎等修剪手法,使之不同大小的结果枝组充满树体空间。结果枝组配置的原则是内大外小。内密外稀,大小交错,密而不挤,疏而不空。肥水管理重在施肥和排水。施肥一年4次,秋季落叶后每株施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10~15千克(20~30斤),春季萌芽时每株施尿素100~150克(2~3两)、5月中下旬每株施尿素100克+磷钾复合肥50克、8月上中旬每株施尿素100克+磷钾复合肥100克、10月上旬每株施尿素50克+磷钾复合肥150克。在树冠外围环状埋施,施肥后如遇干旱可适当浇水以利肥料的吸收。降雨量大时,要特别注意作好排水工作,因为核桃耐旱怕涝。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