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滇中冷凉稻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7-07-13 14:19 作者:李先生  

  
农业种植技术
嵩明县位于滇中,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最热,日均温19.7℃。1月最冷,日均温6.4℃)。年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年均无霜期222天。年均日照2073小时。水稻种植区域海拔1900—2050米。气候冷凉,属于滇中冷凉稻作区。由于受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农业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水稻栽培上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才能获得高产。目前嵩明县杂交稻最高产量已达900千克以上,常规稻已达800千克以上。一、选用高产优质良种:良种是增产的基础,良法是增产的条件,因此应选择适宜当地海拔、气候持点,并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纯度高的杂交稻种或常规稻种。二、适时播种、培育带蘖壮秧:冷凉稻区壮秧标准要求秧龄45—50天、叶龄4—5叶、苗高15—20厘米、带蘖2—3个、带蘖率60—80%、基部扁宽。嵩明县一般在5月1—15日移栽,播种期为3月20—25日。主要采用湿润育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是扣种稀播,一般杂交稻每亩播种20—25千克,常规稻每亩播种50—60千克(秧本比为1:10)。浸种前经过精选并晒种2—3天,浸种必须采用“咪鲜胺”种子处理,浸种3天,催芽播种,播种后用“扫氟特”进行化学除草,2—2.5叶时及时揭膜,浅水护苗,一周后亩施尿素8—10千克,移栽前5—7天施送嫁肥,每亩5—7千克。秧苗期还应做好青、立枯病防治(可用“敌克松”防治)三、适时早栽、合理密植:在冷凉稻区为充分利用前期光热条件应适时早栽,移栽期为5月1—15日。移栽前做到田平泥化并浅水浅插,确保分蘖成活。水稻移栽采用规范化错位移栽,杂交稻采用单行条栽,栽插规格为7×3寸,每丛1—2苗,每亩栽2.5—2.9万丛;常规稻采用双行条栽,规格7+3×3寸、每丛2~3苗,每亩栽3.5—4万丛。四、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嵩明县气候冷凉的特点,必须前促后控,确保达目标有效穗。施肥采用有机肥、化肥结合,氮、磷、钾结合,前重后轻的施肥方式。依据嵩明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一般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磷、钾比为13:7:5的水稻专用复混肥80千克,在移栽前一次施入田中。移栽后结合化除每亩施碳铵20—3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作分蘖肥。中后期根据水稻苗情长势,征对个别田块适量补施穗肥(尿素3—5千克,钾肥2—3千克)。抽穗后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追肥。五、加强田间管理、促控结合:水稻移栽后7—10天做好田间化学除草,中期做好人工中耕除草。水的管理重点做到浅水移栽、薄水分蘖、苗足晒田(分蘖数达目标有效穗90%)、适水孕穗(拔节至灌浆)、湿润壮籽(灌浆至成熟)。六、做好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嵩明县水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稻水象甲、螟虫、蝗虫。病虫防治首先应做好田间调查,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做到准确及时防治。稻瘟病遵循‘挑治叶瘟,预防穗瘟’的原则。叶瘟做到一经发现及时防治2—3次(可用40%异稻瘟净或40%稻瘟灵防治),穗瘟、稻曲病在破口抽穗前和齐穗及时预防两次(可用75%三环唑、20%井冈霉素预防)。白叶枯病在暴雨或淹水后发现中心病株后预防(可用20%叶枯宁或72%农用链霉素防治)。虫害、鼠害根据测报及时预防。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农药残留的危害性 下一篇:正确识别蔬菜三大病害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