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体内含硫量约为0.2%~1.0%,硫是水稻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水稻吸收利用的硫主要是硫酸盐,也可以吸收亚硫酸盐机和部分含硫的氨基酸。水稻体内硫素和氮素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水稻缺硫可破坏蛋白质的正常代谢,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水稻缺硫时,水稻植株矮小,叶小,叶色变浅;严重缺乏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茎叶变黄甚至枯死,分蘖少。
水稻施用硫肥时,应以土壤有效硫的临界值为依据。当有效硫含量<10毫克/千克时,施硫肥有效。一般由花岗岩、砂岩和河流冲积物等每质发育而成的质地较轻的土壤,其全硫和有效硫含量均较低,同时又缺乏对硫酸根离子的吸附能力,施用硫肥效果较好。另外,丘陵山区的冷浸田土壤全硫含量并不低,但低温和长期淹水环境影响了土壤硫的有效性,使有效硫含量变低,施用硫肥往往也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福建、江西等省,在水稻上施硫黄拌泥浆蘸秧根,一般可增产6%~7%,高的可达15%;早稻比晚稻效果好。一般稻田每公顷施硫黄52.5~60千克,用作改良盐碱地的水田可多施些。
应在水稻对硫肥反应较敏感的时期施用硫肥。水稻对缺硫反应敏感,特别是分糵期对缺硫反应最敏感,应注意追施硫肥。
根据
肥料性质选择施用方法。硫黄主要含硫,必须配合氮、磷、
钾肥等
化肥施用,才能发挥其增产作用。含硫
肥料种类较多,性质各异。石膏类
肥料和硫黄溶解度较低,宜作
基肥施用,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氧化或有效化;其他水溶性含硫
肥料可作
基肥、追肥、种肥或根外追肥施用,但在降水量大或淋溶性强的土壤上,水溶性硫肥不宜作
基肥施用;在质地较轻的缺硫土壤上,应坚持有机肥和含硫
化肥配合施用。水稻一般每亩施用石膏5~6千克或硫黄2千克,
基肥用量大于追肥用量,如蘸秧根,每亩只用2~3千克石膏。结合氮、磷、钾、镁肥等
肥料施用水溶性含硫
肥料,例如在缺硫地区施用硫酸铵、
硫酸钾、硫酸镁、过磷酸钙等,既补充了氮、磷、钾、钙、镁,又补充了硫营养,每亩施5~10千克即可,不必单独考虑施用硫肥。
普通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中都含有大量的硫成分(主要为硫酸钙),施用这些
磷肥时,一般就不必再施硫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