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根据我县种植习惯及生产情况,选用津原45。二、种子处理:播种前7天左右择晴天晒种1-2天。播种前或催芽前用清水选种。其方法是:将种子放入较大容器内,按1:100的比例加入强氯精等药剂和清水,充分搅拌3-5次,30分钟后将上浮的部分捞出,下沉的种子备用。三、育秧(一)育秧地的选择:要求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块平坦,管理方便。(二)育秧方式:育秧可选择湿润育秧、旱育秧。湿润育秧:秧田与本田的比例为1:6-7。亩秧田匀施充分腐熟人粪尿粪100-150公斤,
磷肥25公斤,翻耕耙平,2-3天后,放干田水,按畦面1.3米做秧畦,要求畦面平整。亩本田用种1公斤,种子浸种24小时后催芽播种,芽谷标准“根长芽半”。亦可浸种后沥干水分按1公斤种子拌1包旱育保姆后直接播种。均匀播种后,插好拱架,盖好薄膜。管理上注意幼苗前期浅水补肥,中、后期揭膜(晴天上午10点左右揭两头,下午4点左右盖膜)。旱育秧:亩本田需准备1.2米宽×13-15米长的苗床一个,育秧前清除杂草杂物后将秧地整细整平。每个标准苗床施腐熟人粪尿150-200公斤,
磷肥1.5至2公斤或充分腐烂的猪牛栏粪200-250公斤,肥土充分拌合均匀即可播种。每个标准苗床用种1公斤,种子用1包旱育保姆拌种后直播,不需催芽。均匀播种后,畦面盖1cm厚细土,搭拱架盖膜。出苗后及时补水(用喷雾器)2-3次,3叶1心时,每个苗床均匀施
尿素0.5-0.75公斤或45%
复合肥1-1.5公斤。3叶以后保温管理同湿润育秧。(三)适时播种播种期以5月1-10日为佳,播种前苗床用敌克松1500-2000倍溶液喷雾消毒,湿润秧田6-7叶移栽,秧龄40-45天,旱育秧3-5叶移栽,秧龄30-35天,中熟品种秧龄28-30天。四、大田栽培(一)大田耕作在移栽前2-3天,稻田一犁一耙后施
基肥或二耙前施
复合肥做底肥,要求田平泥绒。(二)施肥量亩产500-600公斤的产量水平下,需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1:0.8具体用量:45%
复合肥40公斤,
磷肥50公斤,
钾肥8公斤。30公斤
复合肥50公斤
磷肥在二耙时施入,10公斤
复合肥8公斤
钾肥在水稻植株孕穗初期(俗称圆脚)时施入。后期脱肥过早,植株明显翻黄,应亩用5公斤
尿素补施粒肥。(三)移栽规格一般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1.2尺,窄行0.6尺,株距0.8尺。等距栽培一般采用6×9寸,6×8寸或6×7寸三种规格。中熟品种(生育期130天)一般采用5×7寸规格。大穗型,生育期长的品种适当稀植,保证亩基本苗8万左右。(四)水分管理移栽后,保持浅水促活蔸,分蘖期保持2-3寸水促分蘖,孕穗期不能断水保孕穗,有条件的稻田在稻穗勾头后应干湿相间促壮籽。(五)病虫防治应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确保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1、农业防治(1)选用高产、优质、多抗品种。(2)品种合理布局,各品种连片种植,减少病虫互传,病害互感。(3)冬季清洁田园,减少病虫草基数。(4)选用健壮无病虫种子,搞好种子消毒。(5)应用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即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并在大田植株生长期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6)合理实行水旱轮作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禁止捕捉蛙、蛇、鸟类,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化学药剂,保护天敌的栖息场地。3、物理防治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和杀虫色板诱杀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的成虫、减少害虫发生量。4、化学防治根据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切实做好稻秆潜蝇、钻心虫、卷叶虫、稻飞虱及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1)在秧田期4叶左右,用菊脂类广普
杀虫剂喷药一次,在稻瘟病未出现病斑时防治一次。(2)移栽后15-20天,用秧田期使用的
杀虫剂和
杀菌剂施药一次。(3)在分蘖末期,混合喷施杀虫
杀菌剂1-2次,重点是卷叶虫和稻飞虱及稻瘟病。(4)在破口前3-5天,亩用农用链霉素2包加80%
多菌灵2包加
百菌清1瓶混合喷雾,防稻曲病、稻瘟病等。(5)在始穗期,亩用农用链霉素2包加80%
多菌灵2包加
百菌清1瓶混合喷雾。(六)化学除草1、秧田期:亩用秧田清1包兑水30公斤喷雾,以4-6叶期为佳。2、移栽后3-5天,亩用
除草剂野老、越野等各1包拌
肥料或细土或细砂撒施,田间保持3-4寸水7天左右。五、适时收获齐穗后35天-45天成熟度达95%左右为收获适期,按品种收获,防止混杂。六、正确晒谷稻谷收回后应及时晒谷,严防堆沤发烧,最好用晒席晒谷,在其它硬质坪场晒谷,应适当增加稻谷厚度,一般以5-10cm为佳,并做到匀摊勤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