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推品种选用邯6172、邯麦13、石家庄8号等品种。二、主推技术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小麦优良品种。根据品种特征特性,优种适地、合理布局,搞好良种良法配套,最大程度发挥优种的增产潜力。选用耐肥水、抗瘠薄、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的邯6172、邯麦13、石家庄8号等小麦品种。2.普及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因此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前茬玉米收获后应及时切碎撒于田间,结合整地进行秸秆还田。对无条件进行秸秆还田的麦田,要加大有机肥投入,培肥地力,提升中低产田的生产水平,实现全县小麦均衡增产。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地力检测,推广配方施肥,底肥以增施有机肥为主。小麦全生育期施肥量按每亩施有机肥1.5—2.0方,施纯氮15—16公斤、五氧化二磷9—10公斤、氧化钾4—6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底施
氮肥量为全生育期
氮肥量的50—60%。超高产麦田有机肥、
磷肥和锌肥全部底施,
氮肥底施量可适当减少到40-50%、
钾肥底施量减少到50%,剩余部分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追施。4.足墒下种、合理密植、精细播种。小麦播种前要造好底墒。小麦种植模式要推广窄行等行距播种技术,示范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尽量缩小畦埂宽度,以提高田间均匀度,充分利用土地及光热水肥资源。一般行距14-15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实行机播,以确保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减少缺苗断垄现象。5.适期适量播种。我县小麦最佳播期在10月5日-14日。在种麦上,一定要做到抢收抢种,大力实行机械化,争取时间,搞好接茬,适期播种,亩基本苗20-25万左右,亩播量控制在10--12公斤。10月14日以后播种的地块,每推迟1天,基本苗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万,即亩播量约增加0.5公斤。小麦免耕播种地块需增加15%的播量。6.全面普及播后镇压技术。播后视土壤墒情,用镇压器或石磙等镇压工具进行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的,墒情好的地块可稍后镇压;墒情特别充足的,可在出苗前或出苗后择机镇压。播后镇压虽然是小措施,但是对预防越冬死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目前生产上存在着“重视中后期病虫防治、忽视种麦前病虫预防”的现象,而近年小麦土传、种传病害,地上、地下害虫呈上升趋势,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预防和防治相结合,前期和中后期并重,做好种子处理。采用
杀虫剂、
杀菌剂混合拌种,或包衣剂进行包衣,保证苗齐、苗壮,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小麦出苗后,积极开展杂草秋治,提高除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