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水稻高产、高效、优质生产,今年在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基础上,在我市的城发、大坡、青山三个乡镇推广了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落实面积3万亩。这项工作由于得到了我市市委、市政府、农业局的高度重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体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一、狠抓技术引导、提高乡村两级领导和广大水田农户的思想认识。项目下达后农业局责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先后举办了:1、市、乡两级负责农业生产的主要领导、农业站长、主要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的技术培训班。会期1天,参加人员达120余人次。2、水田区农民技术骨干和农业生产大户的技术培训班,会期3日次,参加人员600余人次。3、防治前,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现场操作会3次。参加人员300余人次。4、诱蛾高峰期农民现场观察会3次。参加人员500余人次。与此同时,印发《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程》传单2万余份。农业局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技术跟踪指导达600余人次。参加项目的各村、组采取以劳、益结合的形式组建了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专业队51个。负责安放、执行和回收。落实了任务、明确了责任。二、加强组织力度、统一技术标准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在我市第一次大面积推广,为保证执行“不走样”、技术无差错,在推广落实的过程中切实做到了统一组织培训和安放;统一技术标准和时间,确保防治效果,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受到效益。三、在水稻成熟期,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进行了性诱剂和两次化学防螟的对比调查。结果如下:1、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植株受害减退率81.38%,比化学防治(杀虫双2次用药)提高2.3个百分点。2、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百杆活虫减退率77.14%,与化学防治无大差异。3、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效果高于化学防治。4、在防治到秋收调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块的有益生物数量明显多于化学防治的田块数量。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属非化学
农药防治,对水稻安全,操作简便,对水源、土壤及稻米无污染。防治效果好,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必将成为水稻的优质、高效、环保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