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用良种,做好处理1.1、品种选择:根据土壤及气候条件,选择具有米质好、籽粒整齐,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叶锈病、抗倒伏和产量高等特点的适宜品种,可选选绥杂7、龙杂10等矮秆杂交种。1.2、选种、晒种播前应将种子进行风选或筛选,选出粒大饱满的种子做种,并进行晒种,播前5—7天选晴天将种子铺成厚10cm左右,晒2-3天,每天翻动2次。以增强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发芽势。1.3、药剂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可用50%
辛硫磷0.5kg,加水20kg,喷到200kg种子上,闷种4小时。防治高粱黑穗病可用立克秀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3%。二.选地选茬,精细整地高粱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最适于高粱生长的应是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高梁苗期生长缓慢,应当防治草荒,为此应选择比较肥沃和杂草少的大豆茬或玉米茬种植高粱为宜,不宜种重茬和迎茬。在选地选茬的基础上要普遍做到及时细致整地。一是秋翻秋起垄,要在早春镇压一次,以减少春季土壤水分的大量散失,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二是秋翻秋起垄,要早春顶浆起垄,压好磙子,保住墒情。无论是秋、春整地都要做到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为一次播种保全苗打下坚实基础。三.配方施肥高粱是需肥较多作物,为达到以肥保密、以密增产的目的,要做到农肥、
化肥配合,底肥、种肥、追肥相结合。3.1、底肥:在翻前耙后亩施优质农肥2000公斤。3.2、种肥:每亩施磷酸二铵10kg、
尿素5kg、
硫酸钾8kg。种子与
化肥分开,防止烧种。3.3、追肥:高梁拨节到孕穗期需肥最多,占70%以上,应在拔节初期高粱8-9片叶时进行深追肥,结合铲趟每亩追施
尿素10kg。四.适期播种,合理密植4.1、播种期播种是提高出苗率、确保一次出全苗的关键措施。按照三寒四暖的天气变化规律,抓住冷尾暖头,把高粱种在“腰窝上”。当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期过早、土温低、出苗时间延长,易导致烂种烂芽严重,出苗率低,且不整齐;播期过迟,生育后期易受高温伏旱影响,穗部虫害也重。4.2、播种方法用单体播种机进行垄上双行拐子苗穴播,播后及时镇压,以保住墒情,确保全苗。4.3、栽培密度一般亩保苗8000-9000株,株距10-13cm。4.4除草(1)一般用苗前可用72%
异丙甲草胺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mL~150mL,兑水35kg左右,喷洒土表;或用72%
异丙甲草胺乳油75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00mL,兑水35kg喷洒土表,苗后高粱出苗后5~8叶期可用(1)72%2,4-D丁酯乳油,每667平方米用40mL~65mL,兑水35kg左右,于高粱出苗后4~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主要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2)40%阿特拉津胶悬液,每667平方米用200mL~250mL,兑水35kg,于高粱4~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可防除单、双子叶杂草以及深根性的杂草。五.加强管理,促进成熟5.1、间苗定苗出苗后及时查田,发现缺苗断条时要及时催芽补种或坐水补裁。间苗应及早进行,一般在出苗后7—8d、苗高4cm左右、具有2—3片叶时进行,把过密或发育不良的弱苗拔掉,打成单株。当苗高10cm左右、4—5片叶时进行定苗,注意留苗均一致,按要求株距定苗。5.2、中耕除草高梁苗生长缓慢,因此要及时中耕除草,要求达到三铲三趟,有条件的地方,在出苗期进行垄沟深松,以增加土壤通透性,蓄水增温,有利于根系发育,促使小苗早生快发。5.3、防治虫害主要防治好蚜虫,可用1000-2000倍液乐果进行叶面喷雾。六.适时收获收获过早灌浆不充分,成熟度差,影响产量,品质不好;收获过晚,易受风、鸟危害造成损失,一般在蜡熟末期收获,其标志是植株下部已枯萎,上部有6—8片绿叶,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变硬、含水量下降至20%左右为收获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