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全世界各麦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麦类和其他禾本科作物与杂草,若虫、成虫常大量群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⒈农业防治⑴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量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尽可能为玉米和谷子等。⑵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造成不良的食物条件。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⑶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作物生长期间,要根据作物需求施肥、给水,保证NPK和墒情匹配合理,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⒉药剂防治种子处理:60%
吡虫啉格猛FS、20%乐麦拌种,以减少蚜虫用药次数;早春及年前的苗蚜,使用25%大功牛和
除草剂一起喷雾使用;穗蚜使用25%大功牛
噻虫嗪颗粒剂和5%瑞功微乳剂混配或单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