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
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适合的
农药类型或剂型和合适的浓度不要人为地加大使用浓度。2、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用药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治其蔓延发展,一但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则要求做到“治早、治小、治了”,虫害达到高龄期防治效果就差。不同的
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防治适期也不一样。生物
农药作用较慢,使用时应比化学
农药提前2—3天。3、科学用药。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
农药,不能长期单一化,防止病原菌或虫害产生抗药性,利用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使用
农药应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法,并注意均匀喷施。4、选择正确的喷药点或部位。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密度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5、合理混配药剂。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
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有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融合性为前提。一般各中性
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
农药与酸性
农药可以混用;酸性
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
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
农药混用;微生物
杀虫剂不能同
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
农药混用;混合
农药应随配随用。6、严格按照期限执行
农药安全间隔。菊酯类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5—7天,有机磷
农药为7—14天,
杀菌剂中
百菌清、
代森锌、
多菌灵为14天以上,其余为7—10天。
农药混配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