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主要为害黄瓜、西瓜、甜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1、症状识别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的白粉斑,以叶面居多,随病情发展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粉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时病斑上长出褐色或黑色的小粒点。2、病原及发生规律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中的葫芦科白粉菌或瓜单囊壳菌侵染所致。病斑上的白粉为病菌的无性繁殖体,褐色或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有性繁殖体。有性繁殖体可以随病残体在地表、受害寄主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以无性孢子通过气流、雨水传播蔓延,发病适宜温度15~30℃,相对湿度80%以上即可发病,适宜湿度90%一95%,但饱和湿度或有水膜不适病菌生存。田间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如果田间相对湿度大,尤其是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有菌源存在时很容易流行。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2)清洁田园,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灌水,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3)物理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7%高脂膜乳剂80倍液于叶片上,形成一层薄膜可防病菌侵人,隔5~6天喷一次,连喷3-4次。(4)生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农抗120或2%武夷霉素(BO一10)水剂200倍液,隔6~7天再喷一次,防效90%以上。也可用3%多氧清水剂600~900倍液或0.25%帕克素水剂50倍液,隔7天一次。(5)药剂防治。发病前25%
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进行预防。当出现小斑点时,及时喷洒32.5%
苯醚甲环唑·
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
戊唑醇水乳剂3000倍液,或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保护地也可在定植前每loo立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掺匀后点燃熏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