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冬春季保护地韭菜灰霉病防治

2017-07-06 04:22 作者:李先生  

  
农业种植技术

韭菜灰霉病,俗称白点病或腐烂病,是冬春季保护地韭菜的常发病和主要病害。该病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韭菜产量和品质,轻病田可减产10%—20%,重病田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可导致毁棚绝产。一、危害症状。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可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白点型和干尖型病初在叶片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病斑扩大后呈椭圆形或梭形,可互相汇合成大病斑,致半叶或全叶枯焦。在湿度大时发生湿腐型,不产生白点。枯叶表面密生灰绿色绒毛状霉层,伴有霉味。二、发病规律。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是韭菜灰霉病发生蔓延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5—21℃,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容易流行。长期连作有利于病菌积累,发病严重。施肥不足或施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营养供应不协调的韭菜田,易发病。棚内湿度连续数日忽高忽低,韭菜抗逆能力下降,发病重。三、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与非百合科蔬菜实行两年以上轮作,种植抗病品种。(2)加强肥水调控。施足底肥,基肥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主。施足氮肥,适量增加磷、钾肥,以利于提高韭菜品质,增强抗病能力。棚室韭菜采取小水勤浇,有助于提高地温。每次收割后,进行2—3次浅中耕培土,以降低棚内湿度。(3)强化棚室管理。棚膜应选用保温和透光性好,具有无滴防雾效果的优质多功能棚膜。棚室管理应以保温、防寒、排湿,促使韭菜快速生长,减少每茬生长期为重点。苫子可以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揭盖,棚温夜间保持在8—15℃,白天控制在18—24℃,避免因为昼夜温差过大造成叶面结露,病害发生。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湿度过大时打开顶部通风口排湿,清晨可以短时间拨开不连续的小口通风;中午前后室外气温较高时打开较大的通风口排湿降温;盖苫前1—2小时避免通风,加强蓄温。及时清理病叶、老叶,并集中深埋。2、药剂防治。每次收割后培土前及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必要时选用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湿度大时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防治。烟雾法可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熏烟;粉尘法用10%灭克粉尘剂,每亩每次一千克,在傍晚时进行施用为宜,每隔10天一次,连续或与其他防治法交替防治2—3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玉米精量点播一次性施肥技术 下一篇:温室大棚黄瓜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及霜霉病的区别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