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别名穿龙薯蓣、野山药、串地龙、地龙骨、鸡骨头、龙萆。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走,栓皮呈片状脱落,断面黄色。茎左旋无毛。叶互生掌状心形,变化较大,全缘。花单性异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无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单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有3宽翅。种子每室2枚,生于每室的基部,四周有不等宽的薄膜状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林边、灌木林下及沟边,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作药物为其根茎,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之功效。
对温度适应的幅度较广,8-35℃均能生长,但以15-25℃*适宜。耐旱,幼苗后期至成龄植株需要光照。以选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壤土和粘壤土亦可栽种。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春播育苗,至第2年春季移栽,行距45-60cm,株距20-30cm。根茎繁殖:春季萌芽前,将根茎挖出,先幼嫩部分切成3-5cm小段,按行距45-60cm,开深10-15cm的沟,按株距30cm将根茎栽于沟中,覆土压实。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每年中耕除草3-4次,并搭架以供植物缠绕,第3、4年植株生长迅速,需分次追肥,增施磷钾肥。
繁殖方式
穿山龙无性繁殖:穿山龙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以中等肥力的砂壤土*,土壤酸碱度以弱碱至弱酸性较为宜。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壤土上生长更好。一般深耕30厘米左右。耕翻后整平耙细。对比较贫瘠的土地,可以通过实用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理化性状。有机肥如堆肥、厩肥、草炭等,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施用,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每亩可施用10-20米3腐熟的有机肥。穿山龙有性繁殖:宜采收8月以前开花所形成的种子作为繁殖材料,此时种子成熟率高。成熟的种子为棕褐色、扁平、椭圆形,具膜翅,种子千粒重9.62g,发芽率40%-50%。发芽温度为20-30℃,有足够湿度(土壤含水量16%-19.6%),约25-28天出苗,如温度低10℃或高于30℃,则种子发芽受到抑制。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