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采后仍然是一个活体,根据贮藏方法不同,其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霉变、变味、失水等问题。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1、霉菌的生长繁殖:由于铁皮石斛营养丰富,加上种植地区多为高温潮湿的热带、***带,其组织破损处(两头)极易引起霉菌繁殖,形成霉斑。霉菌菌丝会进一步生长繁殖并逐渐由两头向中间扩散,最终使鲜品铁皮石斛失去商品价值,甚至是食用价值。2、乙醇味及酸味:利用真空包装袋密封包装的铁皮石斛鲜品,在室温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后,会产生微弱的酸味及乙醇发酵味,且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酸味加重。这可能与铁皮石斛的采后生理代谢及无氧呼吸有关。3、失重:同样贮藏温度(5℃)和湿度(70%)下,经过包装后的铁皮石斛在贮藏90d后失重率在10%左右,而未经过包装的铁皮石斛失重率则达到54%。在低温及室内贮藏时二者差异不显著。此外,风冷式冷库对未包装处理的铁皮石斛失重率的影响更显著。4、冷凝水:由于铁皮石斛的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包装环境中容易凝聚水珠,经长期观察发现,与水珠接触过的铁皮石斛更容易滋生霉菌及腐烂变质。5、其他问题:铁皮石斛在贮藏一段时间后,失去原有的脆度及多汁的口感,取而代之的是纤维化口感非常严重,产生的原因可能与铁皮石斛的正常生理代谢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直接关系。此外,无氧环境中,除会产生乙醇味及酸味外,铁皮石斛还会出现变色现象,有氧环境且适当的相对湿度环境下,则会出现出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