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害症状:
又称晚斑病,俗称“黑疸”、“黑涩”病等,为国内外花生产区最常见的叶部真菌病害。在花生整个生长季节皆可发生,但其发病高峰多出现于花生的生长中后期,故有“晚斑”病之称。常造成植株大量落叶,致荚果发育受阻,产量锐减。黑斑病的症状与褐斑病大致相似,一般比褐斑病小,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和花柄。叶斑出现于叶正背两面,近圆形或圆形,暗褐色至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图11-6)。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子座,呈同心轮纹状,并有一层灰褐色霉状物,即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图11-7)。叶柄和茎秆发病,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秆变黑枯死(图11-8至图11-9)。
2、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善管肥水,注意田间卫生等。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病原。
田间发现病情后及时防治,花生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45%代森铵水剂400~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用对好的药液40~50kg/亩,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15天施药1次。
田间发病较多,多数叶片发现病斑时应加强防治,可喷施下列药剂: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用对好的药液40~50kg/亩,均匀喷雾,间隔5~7天施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