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地制宜选择大豆品种 在推广大豆新品种时,必须把品质、丰产性与耐病性综合起来考虑,必须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在品种比较试验验收时要将大豆的耐病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选用发病轻的、饱满、无伤的高质量大豆种子播种,减少出土前幼苗侵染的机会。作好种子处理用大豆种衣剂拌种。 2.科学耕种 要及时翻耕、平整耙细,改良土壤通气状况,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防治地下害虫。应增施有机肥,培育壮秧,增强抗病力。在春季气温低、土壤粘重的根腐病常发区,提高耕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防病措施。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大豆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并且加强田间铲镗。 3.调整播深播期 根据土壤温度回升情况决定播期,寒冷地块要避免早播,地温稳定通过7~8℃开始播种,一般播期不超过5月10日在确保墒情的前提下,播深镇压后保持在3~5cm. 4.合理用药防治 种子处理:用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已发病田块,及时喷湿
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小叶敌(0.1%天然芸薹素481)400~500倍液,
尿素150~200g/亩;或喷施2%菌克毒克(宁南毒素水剂)50ml/亩。间隔7~10天连续喷2~3次,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生成,增强植株的再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