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烂杆、霉蔸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油菜种植中,菌核病是威胁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 ,一般导致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且含油量降低。一、症状:油菜地上部均可感病。叶片病斑有同心轮纹周围有淡黄色晕斑。花瓣染病后呈苍黄色油渍状小褐斑。茎杆、分枝发病形成水渍状有同心轮纹的梭形或长条形病斑,茎杆内有大量鼠粪状菌核。二、发生特点:油菜收获后,菌核遗留在土壤、种子和残株中越夏越冬。来春3∽4月份病原菌随气流传播侵染油菜花瓣、叶片和茎枝。油菜长势好,遭受冻害渍害,花期多雨则有利于侵染发病。 三、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培育和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一是实行水旱轮作。通过灌水将残留在土壤中的菌核浸泡腐烂,减少传染源;二是处理残株。油菜脱粒后把茎枝叶及角果皮等进行单独处理或放入水田沤制
肥料;三是深耕灭菌。秋季深耕,春季中耕培土1-2次,可以破除、淹埋子囊盘;四是种子处理。通过筛选、风选、药剂拌种等方法消除菌核和杀灭种子表皮病菌,播种无病种子。2、化学
农药防治。在实行农业防治的同时及时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是控制和减轻菌核病危害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当预报流行时于油菜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可选用36%粉霉灵100克、40%禾枯灵75~100克、50%速克灵50克、40%菌核净75克或80%
多菌灵超微粉、20%使百克等对水75公斤喷施植株中下部,并酌情防治1~3次。药剂防治重点为长势好的感病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