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渍害的发生,在油菜苗移栽到大田后的各个生长时期都可能发生。因秋、冬、春季均雨水较多,在持续阴雨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升高,油菜及易发生渍害。油菜在生长期间发生渍害时,会不同程度的降低油菜的株高、茎粗、根粗、根长、绿叶数、叶面积、干重、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粒数、千粒重等减少,形成减产和结收。同时,渍害后土壤水分过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危害油菜的各种病菌的繁殖和传播,使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和杂草等大量发生和蔓延,造成渍害次生灾害。防治油菜渍害的有效措施在于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含量,结合苗期增施速效肥促进油菜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极时防止油菜次生病害的发生。具体渍害防治措施:1.深挖主沟和围沟,健全沟系,力求主、支沟畅通无阻。2.要在冬前抓紧时间进行中耕,防治杂草,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3.遇持续多雨天气要切实加强清沟排渍工作,雨后,要及时进行疏沟沥水,做到雨住田干,天气转晴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以使土层保持透气良好。4.要补施速效肥,渍害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根系的营养吸收能力下降,这时要根据苗期长势,每亩追施4~6公斤
尿素,以促进冬前生长。在追施
氮肥的基础上,要适量补施磷
钾肥,增加植株抗性,每亩可施
氯化钾3~4公斤或者根外喷施0.2%
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50公斤。在现蕾后增施一次硼肥,亩用0.1%~0.2%硼肥溶液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预防“花而不实”。5.要防止倒伏发生,油菜发生渍害后地下部分发育受到创伤,中后期可能会表现“头重脚轻”,由此加强保叶护根,进行中耕培土壅根,对有旺长趋势的地块,在薹期要及时喷施1次生长调节剂,一般每亩用15%
多效唑50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以改善植株型体,增强抗倒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