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牛膝夏播种植技术

2017-07-03 15:29 作者:李先生  

  
种植技术

    牛膝麦茬夏播种植技术

    一、选地备播

    小麦收获后种植牛膝的地块,必须选择土层深厚,向阳,高燥,土壤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盐碱地、重粘土地、涝洼地和土层簿的地块不可以种植。小麦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把较长的(10厘米以上)和堆积的小麦秸杆,楼在一起,放置一边备用。然后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旋耕土壤,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镇压(表土不可过虚);根据地势,每隔1—2米开一条排水沟。

    二、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进行风选,选择饱满的种子,日晒2天。播种的前*,将饱满经过日晒的种子,放入20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晾干水分后,既可以播种。

    三、播种技术

    小麦或油菜收获后,如果是条播的小麦地块,可在收获后小麦的带麦渣垄内,逐行开深度1—2厘米左右的浅沟,把牛膝种子拌细沙土均匀撒入沟内,覆土以看不到种子为适宜,不可以过厚,镇压。如果是撒播的小麦地块,土壤耕翻后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播种。大面积种植的,可以用专业的播种机播种,调整好播种器,使播种深度1—2厘米,行距20厘米,种子株距2厘米左右;*性完成了开沟、播种、覆土、镇压工作程序,可以大幅度提高功效。根据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近几年种植经验,由于麦茬夏播牛膝密度稍高,每亩播种子量2—3公斤为宜。播种完毕后,把备用的小麦秸杆稀薄均匀地撒在地表面,可减少阳光的照射,保持表层土壤湿度,同时可减缓播种后出苗前的下大雨对其不利影响,有利于出苗整齐。

    四、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在保持土壤湿度和土表不板结的情况下,播种后5—7天即可出苗。当苗高2—3厘米时,进行中耕松土,同时把过于密的苗(疙瘩苗)疏开和除草。

    2、间苗定苗:当苗高4—5厘米左右时,按株距4厘米进行间苗;当苗高6—8厘米时定苗,保持株距8厘米左右;同时拔除田间杂草。

    3、斩除侧根:定苗后生长5—7天,苗高12—15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将表土内的侧根锄断,以利于主根向下伸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4、水分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应保持土表湿润,如遇干旱要及时喷洒水;苗期保持表土干松,下层土壤湿润,以利根向下生长;到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主根基本不在向地下生长,应适量加大灌水量,以利主根加粗;9月下旬至收获,控制水分,不需要浇水,并注意排水。

    5、打顶促根:进入8月份,对生长过旺的植株要及时打顶,留35—40厘米高植株,上部用镰刀割顶,促进主根加粗,以后连续打顶2—3次。

    6、病虫防治

    (1)白锈病:发病初期在牛膝叶背面呈现白色的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疱斑,也就是孢子堆,可引起牛膝叶片黄枯,*后枯死。防法方法: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天喷*,连续喷2—3次。

    (2)叶斑病:叶片染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许多水渍状暗绿色圆形至多角形小斑点,逐渐扩大,在叶脉间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多角形斑;叶柄染病初期出现黑色短条斑,稍凹陷,叶柄干枯卷缩。防治方法:去除病叶,以减少病菌源;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减少水流传染。药剂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硫酸亚铁5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3)银纹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如果防治不及时,嫩芽、嫩叶、花蕾常常被取食,造成植株叶卷枯萎。防治方法:根据被害状或虫粪,利用早晚或阴天进行人工捕捉,幼虫一般位于叶片表面或嫩芽顶端,很容易发现,且不活跃,此法在劳力充足的情况下非常有效。药剂防治可在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1000倍喷雾,每5天喷施*,喷施3次方可治愈。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薏苡夏播懒法种植技术 下一篇:短梗刺五加栽培技术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