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朋友们,你们好,马上又到了小麦播种季节了。去度,我县小麦生产由于播种基础好、田间管理措施得当等综合作用,在遭遇了秋季连阴雨、冬季和早春低温冻害等不利气候条件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高的产量水平。为弥补今年“7·19”洪灾造成的农业重大损失,种足种好今秋小麦,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今秋种麦及冬前管理技术建议。 一、合理选用优种。我县根据生态条件、生产水平等因素,突出选用节水、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种植。今年我县主推的节水稳产品种为:济麦22、良星99、婴泊700、邢麦6号、邢麦7号、石新828、石麦18、农大399、邯6172、观35、衡4399等。 二、确保足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要保证底墒充足,表墒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为墒情充足,即手捏成团,扔之能散,低于70%时,应补足底墒水。由于今年我县7、8月份降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大部分地区深层土壤储水量丰富,耕地底墒充足,一般不用造墒。但是对于部分受灾绝收地块未改种其他作物,地表土壤长期裸露暴晒,口墒较差的地块,小麦播种时应提前造墒或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另外,对于降水量不均,表墒不足的农田,建议在9月下旬玉米带棵洇地,确保小麦足墒播种。 三、实行配方施肥施足底肥。一般情况下要掌握磷、钾全部底施,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60%,在氮、磷、钾、微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针对我县土壤肥力特点,推荐施用的配方肥比例为N:P2O5:K2O=15:18:12或近似配方。产量水平小于450公斤/亩,推荐底肥每亩施用配方肥30~40公斤左右;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推荐底肥每亩施用配方肥40公斤左右;产量水平550~650公斤/亩,推荐底肥每亩施用配方肥40~45公斤。 四、深松旋耕精细整地。一是秸秆粉碎要细,玉米秸秆粉碎后长度大于10厘米的应清理出田外;二是旋耕与深松相结合,增加旋耕深度,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旋耕2遍,做到土壤与秸秆充分混合,整地时要根据墒情掌握好时间,达到土地平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的要求。 五、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拌种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实现苗全苗壮,应大力推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力争种子包衣、拌种实现全覆盖。要针对土传或种传病害、地下害虫、蚜虫等病虫害,选用对路药剂进行拌种。对于病虫害混发区,可根据病虫种类选用
杀虫剂和
杀菌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药剂拌种时,应严格按照
农药登记用量,先拌
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
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六、适期适量播种。受“7·19”洪灾影响,我县部分绝收农田改种白菜、萝卜等作物,因收获晚造成播种推迟,对小麦适期播种较为不利,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抢时播种,并合理控制亩播量,为培育冬前壮苗打下基础。根据我县冬小麦播种期农业气象指标、秋作物生育期情况、夏季降水和目前土壤墒情、冬小麦冬前生长阶段的气候预测,预计今年我县冬小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6日—16日。针对今年夏玉米收获较早或受灾绝收且未改种的麦区不出现10月5日前过早播种的现象。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一般亩播量控制在13~16公斤,保证亩基本苗20~25万。适播期以后播种,每晚播一天增加0.5公斤播量。在此基础上,具体播种量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分蘖成穗率、整地质量等因素相应加以调整,最高不超过22.5公斤。 七、等行全密精细播种。大力提倡推广种植形式为12~15㎝等行距全密种植形式,示范无垄匀播种植技术。要掌握播种速度,匀速慢行;要掌握合理播深,一般在3~5cm。通过精细播种减少缺苗断垄和“撮子苗”现象。 八、播后镇压。播后镇压可以有效地碾碎坷拉、踏实土壤、增强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度,提高出苗率,既抗旱又抗寒,减轻旱害和冻害的影响。要采取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采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每米重量控制在120—130公斤。 九、搞好杂草秋季化学防治。秋季是防治禾本科杂草的最佳时期,要搞好宣传发动,在三叶期搞好禾本科杂草的防治工作。以雀麦、节节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恶性杂草为主的麦田,在11月上旬(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亩用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水分散剂15~25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部分硬质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敏感,要慎重使用,特别是强筋麦、优质麦等禁止使用,防止发生药害。 十、因地制宜浇好冻水。我县一般不提倡浇灌冻水,但对于抢墒播种、整地质量差的麦田,要浇好封冻水。浇封冻水时间要掌握在昼消夜冻,日平均温度2~3℃时进行,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2016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