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

2017-07-01 10:23 作者:李先生  

  
种植技术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其中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对棉苗的危害也*严重。

    一、各病害主要症状和传播途径

    1、炭疽病:对棉苗的叶和茎杆均可能危害。幼苗受害后茎部出现红褐色核形条斑(纵裂状),病斑扩大后呈褐色,随后发黑变烂,导致棉苗萎倒死亡。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橘红色粘性物质。叶片发病时在叶片边缘产生半圆形褐色病斑,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红褐色,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炭疽病病菌孢子的发芽温度为10℃,大致与棉种发芽的起始温度相同,孢子发芽后,芽管便从棉籽合顶端侵入。

    2、立枯病:棉苗在出苗后两周*易发病,近地面的茎基部由黄褐色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向下凹陷腐烂,使发病部位变细萎缩,严重时棉苗倒伏死亡。立枯病病菌潜伏在土壤里,条件适宜时便侵入根部,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危害棉苗,特别是幼芽脱出种壳至子叶展开前*易受害。

    3、褐斑病:受害棉苗叶片开始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略隆起,下面散生小黑点。病组织容易脱落,呈穿孔状,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

    4、红腐病:一般在子叶出土前危害,主要危害根茎过渡区和子叶与真叶。胚根受害后呈棕褐色,逐渐腐烂,造成烂芽;根部受害时根尖和侧根颜色变黄,严重时全根呈褐色而腐烂;子叶发病时开始出现黄色水斑,随后逐步出现不规则的灰红色病斑。

    棉花苗期病害的病菌主要在棉种、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一般来说低温高湿不利于棉苗的生长而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危害。苗期发病的轻重与棉苗的苗龄有关,一般在棉种子壳脱落、子叶平展开始染病,在两片子叶完全平展开始生长侧根和出真叶时染病*重,以后随着苗龄的增长,棉苗抗病能力逐渐增强,感病会逐渐减轻。

    二、防治方法

    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创造有利于棉苗生长而不利于病菌传染的环境条件,并通过喷雾化学药剂来控制和防止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1、精选棉种:在择去嫩籽、病籽、虫蛀籽等的基础上进行硫酸脱绒(脱绒后可再择*种),能明显提高棉种的出苗率,增强棉苗的抗病能力。

    2、水旱轮作:在苗期病害比较严重且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稻棉轮作。棉田种过2-3年水稻后再种棉花,苗期病害可得到有效控制,一般能减轻50%以上。

    3、加强田间管理:苗床要注意适时通风炼苗,晒床散温,增施钾肥。苗床和大田要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棉苗的抗病能力,创造不利于病菌传染的环境条件。

    4、种子处理:包衣棉种的棉苗抗病能力较强,未包衣的棉种在硫酸脱绒后用多菌灵、敌唑酮等拌种,能明显提高棉苗的抗病能力。

    5、化学防治:棉苗发病后可用1:1:200的波尔多液在子叶平整后喷治,也可用25%的多菌灵胶悬剂200-300倍液进行喷治,一般每周喷*,共喷2-3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棉花要高产 品种是关键 下一篇:猪蓖麻籽饼中毒的诊治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