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2017-07-01 03:33 作者:李先生  

  
农业种植技术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花、叶柄和果实,尤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1.1叶片染病:由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圆点斑,扩大后病斑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将病叶对光透视时可见病斑周缘具黄色晕圈,发病中后期病斑变为褐色或黑色,如病斑发生在叶脉上,可沿叶脉连续串生多个病斑,叶片因病致畸。1.2茎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大后病斑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1.3果实和果柄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稍大后病斑呈褐色,圆形至椭圆形,逐渐扩大后病斑转成黑色,中央形成木栓化疮痂。1.4苗期染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斑,周缘具黄色晕圈。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区别于细菌性疮痂病的是果实不腐烂,茎杆、叶片发病,维管束系统、木质部不变褐色。2、病原称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叶斑致病型,属细菌。菌体短杆状,直或稍弯,单细胞,革兰氏染色阴性,能产生绿色荧光,可使明胶液化,使蔗糖产酸。病菌除侵染番茄外,尚能侵染茄子、辣椒、龙葵、白花曼陀罗和毛曼陀罗。3、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以带病种子越冬,这是向新菜区传播的主要途径,播种带菌的种子,幼苗期即可染病。此外病菌也可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病菌在干燥的残余组织内可长期成活,并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病原细菌通过雨水反溅、雨露或保护地棚内浇水等传染途径,在植株表面具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从植株自然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寄主的薄壁组织细胞间隙繁殖蔓延,破坏寄主细胞并进入细胞内,在田间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加重危害。4、发病规律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18-28℃;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育苗末期至定植坐果前后。发病潜育期7-15天。15℃以下、30℃以上基本不发病,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近年发展保护地生产后出现的新病害,发病的年份多为早春温度偏高、多雨;棚室地处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浇水使用河道污水、关棚时间过长易感病。适宜发病的栽培条件为20-25℃的温度;植株表面有水滴或湿润状态,是导致发病的重要条件。另外向阳面的果实易感病,特别是日灼受伤的果实容易感病;棚边缘的植株易受强风雨打、造成伤口而发病重。管理粗放,浇水多,排水不良,雨后积水,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会加重病害发生。5、防治措施5.1选用无病种子。5.2种子处理。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可用55℃温汤浸种10分钟后移人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5.3茬口轮作。重发病田块提倡与其他作物实行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如何防治日光温室番茄晚疫病 下一篇:番茄病毒病、茶黄螨及激素中毒的区分与防治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