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发生肥害是农业生产上的常见现象。引起肥害的原因主要是
化肥用量过大、施用方法不当、施用不适时或
化肥不对路等。一、症状1、脱水一次施用
化肥过多,或土壤水分不足,施用后土壤局部养分浓度过高,引起水分自作物细胞向土壤的反渗透,而使植物出现萎蔫,像霜打或开水烫的一样,即脱水。脱水轻者发育迟缓,重者导致死亡。2、烧伤氨水、碳铵等氮素
化肥在高温下施用,氨气易大量发挥,作物叶片及幼嫩部位易被灼伤,轻者叶尖、叶缘发黄干枯,重者全株赤红死亡,形似火烧。3、烧根
肥料用量过大或石灰氮直接施用,在土壤转化分解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物质,毒害作物根尖生长点,从而引起作物死亡。过磷酸钙中游离酸超过5%,或
尿素中缩二脲含量超过2%,导致作物根系腐烂而死亡。4、烧种
尿素、硝酸铵等含氮量较高的
化肥,若用量过大,种子胚芽部位变黑,失去生命活力即烧种。轻者出苗迟缓,重者缺苗断垄。5、粘着烧叶追肥时不能撒施。如撒施粘着在植物叶片上,尤其带露水时,会发生严重烧叶现象。6、氯肥害含氯
肥料不能追在忌氯作物上,如桃树追施
氯化钾,由于桃树根系浅,容易发生烧根死棵现象,甘薯、烟草等作物追施了含氯
肥料,会使品质降低。有些
肥料不能作叶肥,否则发生肥害。如含氯
化肥,因氯离子渗透性极强,会使作物细胞中毒。另外,氨水、碳铵、磷酸铵等因挥发出的氨气会破坏作物叶绿素和酶的活性,使作物受害。7、叶肥浓度高叶肥如
尿素浓度超过2%、稀土亩用量超过40克,作物会发生肥害。二、防治措施1、作为追肥时,施用量不可太大碳酸氢铵每亩每次不超过25公斤,并要深施覆土;
尿素每亩每次不超过10公斤,硝酸铵每亩每次不超过20公斤。2、用作种肥时要与种子隔离作物播种时,种子要与
化肥隔开,并要控制
化肥量。3、作叶肥喷施时,要注意肥液浓度叶面喷肥大量元素浓度为0.3%-1.5%,微量元素0.01%-0.1%。要在下午喷施,不要使用含氯
肥料作叶肥。4、追肥时要看土壤墒情墒情好时开沟穴施或条施,施后覆土;墒情差时,应施前造墒,或对水稀释后浇施,以防肥害和提高
肥料利用率。5、早晨、傍晚或雨后有露水时不要撒施
化肥,以防粘着在叶片上。温室大棚内不追施碳铵等挥发性
肥料。6、追施各种
化肥,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实行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科学施肥,防止使用
肥料中的重氮、轻磷、忽视钾及微量元素的倾向。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多少补多少”的原则,既防止使用肥量不足的惜肥现象,又注意克服大量施肥的盲目现象,使施肥技术建立在科学使用基础上,达到经济、高效、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