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上的
肥料产品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以假充真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鉴别真假
化肥:第一步:检查标识。在购买前,首先看包装标识,内容主要包括:1、
肥料名称及商标。
肥料名称不允许有夸张性的语言。 2、养分或总养分。单一
肥料应标明单一养分的百分含量,
复混肥料应标明N、P、K各百分含量和总含量,以及产品标准规定应单独标明的项目,如含氯、枸溶性磷。国家规定,不得将氮磷钾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或化合物记入总养分。3、产品标准编号。国标GB、化工部行业标准HG、农业部行业标准NY。4、生产许可证号。凡是纳入许可证管理的
肥料产品需办理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分为两种格式,一种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带有“许办”字样,有效期6个月;另一种是工业产品生产正式许可证,有效期5年。5、
肥料登记证号。
复混肥、有机无机
复混肥、冲施肥、配方肥、有机肥、含有机酸类
肥料等需在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办
肥料登记手续,登记证也分为临时和正式两种,临时登记证带有“临字”,有效期1年;正式登记有“准字”,有效期5年。
叶面肥、微生物
肥料需在农业部办
肥料登记。对外省在我区销售的
肥料,需在自治区农牧业厅办理
肥料备案。 6、净含量。一般允许1%浮动。7、生产或经销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如果有以下情况要谨慎:包装标识不完整、缺项,如缺企业名称、地址、应该登记无登记号等;或者有夸张性语言,如高效***、***王、***宝、***灵、神奇***等
肥料名称;或者把不该标识的其他成分记入总养分,如含有机质、中微量元素的
肥料,标识为N+P2O5+K2+有机质≥65%,N+P2O5+K2+中微量元素≥45%等;或者登记时间过期、主要内容字体小、附加内容有意夸大、不该标识的生产许可证或登记号等问题的包装产品要慎重购买。第二步:检查包装袋封口。对包装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
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第三步:对选定的
肥料根据类别和性质进行初步鉴别。1、直观法。主要看颜色、形状,闻气味。常用的
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多为白色,有些略带淡黄色或其它杂色,
尿素颗粒状、粉状,其他为结晶体。除
尿素外的
氮肥都有氨味,碳酸氢铵有明显刺鼻氨味。
氯化钾、
硫酸钾为白色或带红色,结晶体、粉末。
磷酸二氢钾白色结晶体,磷酸二铵灰褐色颗粒。钙镁
磷肥、过磷酸钙为灰色,粉末状为钙镁
磷肥,有多孔结构的为过磷酸钙,并有酸味。
复混肥、有机无机肥多为灰色、白灰色、褐色、黑色,粒状、粉状、柱状。对带有颜色的
肥料,要砸开颗粒看看内外颜色是否一致,或浸泡入水后,捞出察看颗粒颜色是否脱落,市场上时有染颜色的假冒
化肥。2、水溶法。取一小勺
化肥放入玻璃杯或白瓷碗内,加3-5倍清水,充分搅动后,稍停观察。全部溶解为
尿素、碳酸氢铵、
氯化钾、硫酸铵、高浓度优质
复混肥。
尿素溶解时使水的温度明显降低,用手触摸有冰手感,溶解中可以看到溶化较慢的颗粒呈半透明壳膜。
硫酸钾不完全溶解,还有结晶。部分溶解、部分沉于瓷碗底部的为重过磷酸钙、过磷酸钙、低浓度
复混肥。不溶解而沉于瓷碗底部的为钙镁
磷肥(碱性)、钢渣
磷肥(碱性)、磷矿粉等。3、与碱性物质反应。取少许
化肥研磨,加少许水湿润,与纯碱、碱性洗衣粉、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用棒搅拌,如能闻到氨味则为氨态
氮肥或含氨态氮的
复混肥料。
尿素因为酰氨态所以无氨味。4、灼烧法。取少许
化肥放在烧红的薄铁片或直接放在烧红的木炭上,或用曲别针挑着或用大头针插住颗粒用打火机点燃。完全燃烧或融化或直接分解的
肥料多为:
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硝酸铵、硫酸铵、磷酸二铵、含氮高浓度
复混肥,有氨味。硫酸铵有残留物,
尿素燃烧时若取一玻璃片接触白烟,能见玻璃片上附有一层白色结晶物。过磷酸钙、钙镁
磷肥、磷矿粉等在红木炭上无变化。过磷酸钙有橡皮味。
硫酸钾、
氯化钾在红木炭上无变化,发出噼啪声,有拆裂。低浓度
复混肥在红木炭上的现象差异很大,与其构成原料密切相关,当其原料中有氨态氮或酰氨态氮会放出强烈氨味,并有大量残渣遗留。特别注意的是市场上常有用颗粒过磷酸钙冒充磷酸二铵,可以用溶于水的方法或燃烧法加以区别。颗粒状硫酸铵、硝酸铵冒充
尿素,可以用碱性物质作用法或燃烧法加以区别。
氯化钾冒充
硫酸钾,可用溶于水的多少区分,
氯化钾100克水溶解34克,
硫酸钾100克水溶解11克,另外,
氯化钾有咸味、潮湿。硫酸镁冒充硫酸锌很多,前者结晶大,长柱状,后者结晶小,硫酸镁溶液加浓氨水沉淀,硫酸锌溶液加浓氨水无沉淀。以上鉴别方法只能定性的分辨出各种
肥料品种,如想进一步了解
肥料含量,需到化验室进一步化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