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 稻瘟病属真菌病害,病菌在稻草和稻种上越冬。病菌孢子借空气传播,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时很快萌发,穿透被害部位表皮侵入。可多次再侵染。它的发生与流行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水稻抽穗期雨水多、湿度大、气温降到20℃以下持续时间达一周左右时,水稻抗病能力降低,容易发生穗颈瘟。再就是
氮肥施用量过大的稻田易发病。轻的可造成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绝收。穗瘟只能采取预防,发病时防治将会导致防效降低以至无效。因此长势较好或发生过叶瘟的田块都要打药。二、防治: 用6%
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用60-80ppm药液喷雾,每亩喷药液量50-75公斤;13%灭稻瘟一号(三环唑.
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量100克加水500倍喷雾;40%稻瘟灵乳油60—70毫升,每亩对水50-75公斤常规喷雾;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用100克,对水500倍常规喷雾;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抽穗破口期遇阴雨天气时每亩用90g,对水均匀喷雾,齐穗后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不污染环境,对作物安全。 吉林省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6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