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病虫源发生基数较高,冬春季气候和作物种植有利等因素影响,预计2016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55亿亩次。面积之大、危害之重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提早准备,以预防为重。本期专题对2016年预计发生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整理,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醒、指导。小麦条锈病 气候预测受西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南部区域降水偏多的影响,甘肃大部、宁夏、陕西西部、山东南部等地对条锈病春季流行十分有利。 病害预计今年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700万亩。其中,湖北江汉平原及西北部、陕西南部及关中西部、甘肃陇南及陇中晚熟麦区、四川东北部沿江河流域、河南南部、新疆伊犁河谷东部及塔城盆地局部地区偏重流行,西南其他麦区、甘肃大部、陕西其他地区、河南大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其他麦区中等流行。水稻纹枯病 气候预测2015年冬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2016年春季(3~5月),西南、江南和华南稻区温度偏高,降水偏多。 发病预计今年水稻纹枯病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2.7亿亩,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西南北部和江淮稻区偏重发生,西南南部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水稻“两迁”害虫 气候预测因气温升高将导致南方稻区冬春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汛期提前,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两迁”害虫越冬和虫源积累,增加发生基数,使局部出现集中降落危害。 虫害预计今年稻飞虱总体偏重至大发生,程度将明显重于去年,发生面积4.3亿亩次,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西南、江淮稻区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2亿亩次,黔东、湘西、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库、沿江稻区大发生,西南大部稻区中等发生。粘虫 气候预测2015年冬季,华南和江南大部气温正常、降水偏多;今年春季,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南部降水偏多、气温接近常年,对粘虫种群冬春季繁衍和发生危害有利。 虫害预计今年粘虫总体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可达1亿亩次,其中黄淮、华北和东北等地玉米为主的禾谷类作物局部田块高密度集中为害的风险较高。小麦蚜虫 气候预测今年春季,大部麦区气温将接近常年同期,华北、黄淮中北部和西南大部降水偏少,冬春季气候对蚜虫越冬和发生危害有利。 虫害预计今年小麦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6亿亩次。其中,山东、河北大发生,四川、宁夏、华北和黄淮的其他麦区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部、西南、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玉米螟 气候预测当下黄淮海地区气温偏高,对玉米螟越冬有利,后期东北大部降水偏多、气温偏低,有利于一代玉米螟成虫集中羽化。 虫害预计今年玉米螟发生面积为3.5亿亩次,其中一代在东北大部偏重发生,华北、黄淮和西南部分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5亿亩;二代在辽宁、内蒙古、新疆和云南偏重发生,东北、华北、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2亿亩;三代在黄淮海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8000万亩。气候型流行性病害 赤霉病、稻瘟病、大斑病、晚疫病分别是我国小麦、水稻、玉米和马铃薯四大粮食作物发生最严重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 气候预测今年春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南部降水偏多,其中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偏多2~5成,对赤霉病流行十分有利。水稻分蘖和抽穗期、小麦抽穗扬花期、玉米拔节至抽穗期和马铃薯开花期是易感病期,此时期的气温条件适合,降水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而常发区此期易遇到阴雨连绵或多雾天气,造成病害严重流行。 发病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可达1亿亩。其中,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安徽沿淮及其以南、江苏沿江和苏南、浙江北部、上海沿海麦区有大流行的风险。稻瘟病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其中华南、西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东北等部分稻区偏重流行。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9000万亩,东北、华北大部为偏重发生,西南大部中等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3500万亩,在西北、华北、东北、西南产区总体中等发生,西南东部以及甘肃中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山西北部、黑龙江中西部、湖北及湖南的西部偏重流行风险高。防治灰霉病用哪些药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受病后作物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死。 冬季低温、高湿、寡照的气候条件为灰霉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在防治时盲目用药会对作物品质、产量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防治灰霉病一定要准确用药。 扑海因 扑海因能抑制蛋白激酶,控制许多细胞功能的细胞内信号,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进入真菌细胞组分的干扰作用。因此,它既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抑制菌丝生长,即对病原菌生活史中的各发育阶段均有影响。 啶酰菌胺 啶酰菌胺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力,药效比普通的
杀菌剂如嘧霉胺要好。试验结果表明,它与其他
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氟啶胺 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
杀菌剂的灰葡萄孢有良好效果,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兼有优良的控制食植性螨类的作用,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也有卓越的防效,对由根霉菌引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的防效。 菌核净 针对农作物易感染的真菌、细菌、病毒而独家研制开发的强效
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内吸等特点,有内吸传导双重作用,叶面喷施能迅速传导到病害部位,由表及内彻底杀菌,多种病菌一次清除。嘧霉胺 属新型
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酯类)
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效。
多菌灵、乙霉威 复配剂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这种作用方式与
多菌灵很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如灰霉菌一旦对
多菌灵产生抗药性,而对乙霉威很敏感。相反,对
多菌灵敏感的灰霉菌,乙霉威则表现为无抑菌活性。 木霉菌 木霉菌会在特定环境里形成腐霉,腐霉对灰霉病菌具有重寄生作用,它进入寄主菌丝后形成大量的分枝和有性结构,从而抑制葡萄灰霉病症状的出现。木霉菌可以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不仅能直接抑制灰葡萄孢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能诱导作物产生自我防御系统获得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