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栽培是使韭根处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及黑暗的条件下,依靠自身贮藏的养分生长,在形不成叶绿素的情况下,生产出肥嫩可口、风味极佳、颜色淡黄、纤维素极少、质地柔嫩的韭菜植株即韭黄。一般韭菜品种都可生产韭黄,但最好选用韭黄专用型新品种——墩黄韭。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6月上旬,也可在晚秋9月~10月份播种。每亩用种量1.5千克~2千克,当韭苗长到4片~6片叶时即可移栽。春夏季节,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韭菜,就可满足无光、保温、保湿的软化栽培条件,生产软化的韭黄。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根株的培养一般选用二年生的健壮根株,露地只收割1刀~2刀青韭,使根株多积累养分,有利于提高韭黄的产量。在覆盖前未收割青韭时要重施腐熟的人粪尿一次,并加入少量的
尿素做底肥,培肥根株;2.扣棚的方法及盖前管理塑料薄膜拱棚的覆盖面积一般以东西向畦长15米~20米,宽1.5米为宜,用10号细钢筋做支架,每根截2.4米长,在韭畦上弯成圆拱形,两端插入地下约20厘米,每隔50厘米一根,拱顶离畦面50厘米,架上用黑色塑料薄膜盖严,并加以固定。畦的两端插入遮光板,以便放风遮光。另外,为调节温度还要准备草帘,草帘的长宽以2.5米×1米为宜。盖薄膜前要先清除韭畦内的枯叶杂草,用韭铲铲去未回秧的地上绿色部分,伤口愈合后,浇透水一次,2天~3天后再进行覆盖;3.覆膜后的管理与其他薄膜不同,它吸光性强、增温快、温度高。因此,冬春两季覆盖,要注意降温、通风管理。覆盖初期畦的两端通风口处插入遮光板,以防阳光射入畦内。为防高温高湿,避免叶片腐烂,还应在棚的两侧近地面处,每隔3米埋一瓦筒,加强通风换气。第一茬韭黄的生长处于冬季低温季节,棚内温度较低,可在棚顶加盖草帘,早上揭晚上盖,提高棚温,利于韭黄生长。第二茬以后气温逐渐升高,棚内温、湿度加大,应增加两侧瓦筒密度,在原有的瓦筒中间增埋一个,延长两端放风时间。白天中午阳光强烈时,可盖草帘降温,使棚内保持温度20℃左右,60%~70%的湿度,满足韭黄健壮生长的需要。黑色塑料棚覆盖栽培可缩短韭黄的生长期,收割次数多,如在收获期内及时追肥浇水,避免植株脱肥早衰,就可获得较高的产量;4、收割韭黄当韭黄长到66cm左右高,顶端开始现枯时,就要及时收割,否则、如遇雨淋,就会烂苗,影响产量。收割时间依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气温25℃时,盖膜后10-13天即可割韭,20℃以下,18-20天即可割韭,12℃以下30天左右才能割韭。割后亮蔸I-2天,再施肥,转入下轮韭黄的培育。一年之内可收割2-3次韭黄。但是,为了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以割2次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