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软腐病是甘薯储藏期间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时会造成甘薯全部腐烂,损失严重。症状:该菌主要感染薯块,染病初期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霉状物,然后变为黑色或灰暗色,病部组织变成淡褐色水浸状,最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黑丝及孢子囊,形成一大片黑色毛状物,在适宜条件下扩展迅速,约2~3天整个薯块呈软腐状,发出难闻的恶臭味。发病规律:病菌附着在被害作物和贮藏窖内越冬,为初次侵染源。病菌从伤口侵入,病组织产生孢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薯块损伤、冻伤,易于病菌侵入。温度15-23℃,相对湿度78%-84%,有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1、适时收获。夏薯要在霜降前后收完,秋薯要在立冬前收完,要选晴天收获,挖薯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口。2、在甘薯入窖前要精选,淘汰病、残、烂薯,消毒灭菌。3、对窖温进行科学管理:在入窖初期,外界气温尚高,应开窖换气,使窖温保持在11℃~15℃,不要低于10℃。4、种用薯块入窖前用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蘸薯块1-2次,晾干入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