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老树”改造1.肥水管理。由于“小老树”树势较弱,首先应通过增施肥水恢复树势。技术改造后第一至第三年,在各个施肥时期要注重
氮肥补充,以增强树势,随着树势的恢复逐年减少
氮肥的用量,做到氮、磷、钾均衡供给。秋季每亩地面撒施3000~5000公斤有机肥(充分腐熟的畜禽粪、人粪尿等)、100公斤
尿素和50公斤磷酸二铵、
钾肥以及微肥(包括钙、硼、锌、铁等),施肥后深翻,此时的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70%;萌芽前和果实迅速膨大前各追施1次速效肥,施肥种类以磷
钾肥为主,每亩可结合喷药掺入
硫酸钾2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技术改造后第一至第二年可适当加入
氮肥,占全年施肥量的30%~40%。2.树形改造。冬季修剪疏弱枝留强枝,迅速恢复树势,扩大结果空间,提高产量;剪除过多的花芽。在骨干枝的延长枝上,1~3年生枝一律不留花芽。对短果枝群除应疏剪花芽外,还要适当对长枝轻剪长留,短枝群疏剪,以更新短果枝群。另外,在骨干枝上要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尤其要避免造成大的伤口,以免削弱树势,影响树体生长。3.花果管理。由于“小老树”树势弱,因而花量过大,花芽质量差,因此要切实抓好花期管理,认真落实人工辅助授粉,确保其坐果,同时严格实行套袋栽培,套袋技术要求严格规范。需要注意的是:黄金梨易形成腋花芽,但由于该品种成花容易,腋花芽结果没有实际意义,加之腋花芽所结的果实品质不好,因而在生产中应严格控制腋花芽结果,以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每年生理落果期(4月下旬)后要及时疏果,严格把握疏果标准,去小留大,去密留稀,去畸形果留端正果,去病虫磨伤果留好果,去背上果留两侧或背下下垂果,去果台枝叶片少的果留叶片多的果。每花序留单果,所留果实间距平均为25~30厘米,每亩选留8500个果左右,确保平均单果重在400克以上,努力生产优质大型果。套袋前喷1次48%乐斯本乳油1200~1500倍液加10%
吡虫啉乳油3000~4000倍液加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主要防治对象为梨木虱、黄粉蚜、介壳虫、梨黑斑病等,喷药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药剂。疏果后应立即开始着手套袋,先套小袋,再套大袋,努力避免外界环境对果面的刺激。套袋时应注意使袋鼓起,果居中央,上口扣紧,底部通气孔打开。完成套袋后,叶片保护主要应以保护性
杀菌剂波尔多液为主。4.病虫防治。梨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梨黑星病、梨轮纹病、梨锈病、蚜虫和梨木虱等。防治措施是: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园;萌芽前喷布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开花前喷布20%
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梨木虱、黄粉蚜、梨二叉蚜、圆尾蚜、介壳虫、螨类;落花后喷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梨木虱、绿盲蝽、梨大食心虫、梨二叉蚜、圆尾蚜、梨锈壁虱、梨茎蜂、梨赤星病、梨黑斑病;套袋前细致地喷1次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
吡虫啉乳油4000倍液。以后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喷布低毒高效的
杀菌剂(如80%大生M-45粉剂、
波尔多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等)或
杀虫剂(如25%
灭幼脲3号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蛾螨灵等),以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二、放任生长树改造1.树形改造。树形以改造成纺锤形为主,全树留15个永久性结果枝组,在中心干上呈螺旋状排列,枝组粗度控制在着生部位中心干的1/2以内。选用这种树形整枝,去枝量少,对梨树整体刺激作用小,有利于改造后丰产、稳产。由于常年粗放管理,园内梨树多直立旺长,树高多在6米以上,应结合冬季修剪,采取逐年降低树高的办法,落头开心,最后将树高控制在3.5米左右。冬剪时还应疏除多余的直立大枝、病虫枝、徒长枝、竞争枝、过密枝,对可利用的大枝撑枝开角,开张基角至70°~80°,其余临时枝开张角度后甩放不动。对主枝早萌芽的枝条先进行缓放,待结果后回缩培养为结果枝组。保留的大枝,如枝条太粗不易撑枝开角,可采用换头的方法,去直留平,缓和生长势。2.肥水管理。放任生长树树势偏旺,在肥水管理上要控水控氮,缓和生长势,达到丰产结果的生产要求。施肥时期、种类与方法同“小老树”的改造方法,只是在技术改造后第一至第三年,根据不同的树势不用或少用
氮肥。3.花果管理。放任生长树多徒长枝,芽间距长,多叶芽而少花芽,因而形不成产量。在管理上注意多留花芽,并综合采用刻、剥、拉等措施促进花芽的形成,增施磷
钾肥,以保证花芽的质量。同时切实抓好花期管理,认真落实人工辅助授粉,确保坐果,严格实行套袋栽培,套袋技术要求严格规范。放任生长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同“小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