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既是剑川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生产啤酒的主要原料,种植啤饲大麦不仅解决禽畜饲料,还可以提高地表的植被覆盖率,对改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效果。但种子下地,“管”字上马,要及时加强大麦越冬期的田间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控促结合,促使弱苗转壮,保壮苗稳长,实现各类麦苗均衡生长,为明年的夏粮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2015年11月30日县农技站技术人员深入金和村甸心社查看了新引进的凤大麦7号新品种示范及推广片苗情长势并提出田间管理意见。 一、当前苗情苗势 今年剑川县大麦新品种示范及推广片目前正处于2-3叶期,前期土壤墒情好,抢墒播种面积较大,能在最佳节令内播种,田间长势好。 二、田间管理措施 1.及时浇越冬水。由于云南冬春干旱少雨,要及时进行浇灌,适时冬灌可以稳定地温、补充土壤水分、改良土壤结构、杀灭越冬害虫,具有明显的防寒保苗作用,提高地温2℃—3℃,减少昼夜温差40%,有利于安全越冬。冬灌要掌握“三看一适”(看墒情、看温度、看苗情,适量浇水)的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做到灌水接墒,地面无余水。 2.中耕保墒,控旺促弱。越冬前中耕可以消灭杂草,提高地温,有效增加分蘖,促根蘖健壮发育,增强大麦苗抗旱抗冻能力。要因苗因地制宜,对群体适中、壮苗田块进行适当深中耕,损伤部分根系,抑制无效分蘖。对弱苗田应浅中耕,以免伤根。对墒情差、整地质量差的田块不宜中耕,以防跑墒。对群体过大过旺的大麦田,采取深中耕断根或镇压或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措施,控旺转壮,预防冬季强降温后大麦苗冻害发生,保苗安全越冬。 3.分类追肥,促弱转壮。对底肥施用不足、群体偏小、苗黄、苗弱、有缺肥症状的大麦田或受冻较重、叶片严重枯黄的大麦田,在冬前分蘖期趁浇水亩追施
尿素4公斤—6公斤,底肥没施
磷肥的要氮磷配施。对底肥充足、群体适宜、生长正常和土壤墒情适宜的大麦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 4.及时查苗补种,疏密补稀。大麦生长至1叶一心期时,要及时进行查苗、移栽、补苗,对缺苗15厘米以上的地方要及时补种或移栽,要做到无缺苗断垄、无重苗,达到苗匀、苗齐、苗壮。 5.化学除草。部分杂草较多的田块,要抓紧时间抢晴进行化学除草,每亩用250克绿麦隆可湿性粉剂于大麦二叶一心期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