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的利用与土壤肥力、保护环境、农田生态平衡等密切联系,已成为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玉米秸秆用途及其加工技术特点,可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秸秆饲料和食用菌基料技术玉米秸秆用作饲料,在中国目前主要是以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的方式进行。食用菌基料技术是近几年发展的玉米秸秆利用方式。据分析玉米秸秆中总能量与牧草相似,但是其营养价值只相当于干草或谷物的1/4,这是由于玉米秸秆中粗纤维含量高,体积大,质地粗硬,可利用的养分较少,适口性差。为此,必须对玉米秸秆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消化率,降低粗纤维含量。(一)物理处理。一般作为调制秸秆饲料的前期工作,经物理处理过的秸秆虽不能提高消化率,但能提高适口性,增加采食量。(二)青贮秸秆。青贮秸秆是把新鲜的秸秆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的营养,调节季节粗料余缺目的。青贮秸秆既能保持青饲料的营养价值,又能改善适口性,且易于消化吸收,并调节青饲料的均衡供给。(三)氨化秸秆。氨化是在密封厌氧条件下,使氨与秸秆发生氨解反应,破坏连接木质素与多糖之间的酯键,是提高秸秆消化率的一种方法。氨化秸秆制作简便,成功率高。但所需
尿素市价较贵,成本较高,在有政策扶持的条件下,适宜在农区农户中推广应用。氨化秸秆适口性增加,粗蛋白增加1~2倍,采食量和消化率均有提高(20%左右)。能保证含水分50%左右的秸秆不霉变。(四)微化秸秆。微化秸秆就是用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对秸秆进行发酵,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也叫秸秆微贮饲料。微贮饲料成本低,适口性好,采食率高,且不易发霉F·B,能长期保存。(五)鸡粪调制。鸡粪是廉价的蛋白质和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