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施肥,充分发挥
肥料的增产作用,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合理配合、互相促进有机
肥料和
化肥配合,氮、磷配合,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有机
肥料养分全,肥效慢;
化肥肥分浓,见效快。特别是有机
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其疏松绵软,透气良好,这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化肥可以供给微生物活动需要的速效养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
肥料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这就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因而有机
肥料和
化肥配合施用,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充分发挥这两种
肥料的作用。有机
肥料一般氮少磷多,和
氮肥配合一般有良好反应,和
磷肥配合,就要影响
磷肥效果。因此,除土壤特别缺磷,有机肥用量又少可以施用少量
磷肥外,一般情况下,有机肥和
磷肥最好分别施在不同田块,以充分发挥
肥料的作用。二、因土施磷、看地定量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
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要用好
磷肥,必须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区别对待。土壤有效磷在20-40PpM之间,是较缺磷土壤。施
磷肥对夏播作物效果不稳定,秋播作物仍有明显增产效果,一般增产10-20%,甚至更高一些。这大都是当季未施有机
肥料,或有机
肥料量不多,或年年施用有机
肥料而复种指数高,水分供应充分,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多的中等肥力田块。在这类土壤上,一般亩施30斤过磷酸钙即可,且一定要配合
氮肥。土壤有效磷在40PPM以上,属磷素丰富的土壤,施磷增产不明显。这都是年年施用大量有机
肥料的肥地,可不施
磷肥。对播期偏晚的回茬小麦,施磷显著增产,要特别注意施用。作物幼苗期是需磷的关键时期,苗期缺磷,后期迫肥难以补救。因此,
磷肥应尽量作
基肥或种肥早施。如果来不及作
基肥、种肥,应尽早开沟追施,施后灌水。
磷肥有较长的后效,不需要每季作物都施,应重点施在最好的茬口上。例如,小麦和玉米、谷子等轮作地区,
磷肥应施在小麦上,玉米、谷子可利用其后效。小麦(或油莱)和水稻轮作地区,
磷肥应施在小麦(或油莱)上,水稻利用其后效。绿肥和双季稻轮作时,绿肥要施足
磷肥;以磷增氮,早、晚稻利用其后效。三、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作物不同,对养分需要的种类、品种、数量都不相同。首先,要看作物的需肥特性,小麦、水稻、玉米、高梁、糜子、谷子等,需氮较多,需磷、钾较少。应以施用
氮肥为主,依土壤条件,配合磷、
钾肥。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固氮,但需要较多的磷、钾。薯类、烟草、麻、甘蔗、甜菜等,号称“喜钾作物”,在缺钾的土壤上要特别注意施用
钾肥。其次,要看作物的需肥量。玉米、高梁等作物生育期短,需肥量大,施肥量应当高于其它禾谷类作物。小麦茎秆较软,
氮肥用量过高,容易一引起倒伏,据西北农学院士肥组多点试验,以亩施20斤
尿素增产显著,经济效果也比较高。四、掌握关键、适期施氮
基肥、种肥和追肥是施肥的三大环节。有机肥和
磷肥应当以
基肥和种肥为主;
氮肥应当把
基肥、种肥、追肥结合起来,掌握关键时期,充分发挥
氮肥的作用。据西北农学院士肥组试验,小麦一般大田需氮的关健时期是苗期,苗期施氮可以促进盘根分蘖,为丰产奠定基础。因此,同样数量的
氮肥以前重(重施种肥和冬前追肥)效果好。玉米喇叭日期需氮量大,追施
氮肥可使棒大、粒多、粒重。同样数量的
氮肥,以分成四份,种肥拔节肥备用1份,喇叭口肥用2份,增产效果最高。又据全国各地经验,早稻一般要蘖肥重、穗肥稳、粒肥补,前促、中控、后补。晚稻除重视分蘖肥外,还要注意壮尾肥。棉花应轻施苗肥,稳施营肥、重施花铃肥。谷子要重施拔节肥、孕穗肥。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实践,摸索出当地作物的施氮高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