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1、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系统:长期监测记录土壤肥力变化动向,根据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肥力水平及其特点,采取相应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管理等培肥措施和种植相适宜的植物种类,调控植物持续增产。
2、深耕与适度免耕结合:深耕可疏松和增厚活土层,改善耕层土壤理化、生物等性状及其耕性和生产性能,熟化土壤,使生土变熟土,死土变活土,熟土变肥土。适度的免耕(在深耕基础上)可保持土体的良好结构及土层的松紧度和通透性,减少频繁耕翻对土体结构的破坏,有益于保持土壤肥力。
3、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不仅可供给植物营养物质,它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耕性和土壤生物活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创造好的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和耕性。
4、生草或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加速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耕性改善,也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及能量来源,而且补充了土壤的矿质营养。
5、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施入土壤可以为植物提供速效养分,也为土壤微生初的活动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来源,并促进植物生长和分布,以及保持土壤肥力起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