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6 17:10 作者:李先生
高温干旱,杂草丛生,防止不及时。
在防治小麦赤霉病同时加八氟氯氰菊脂就可以了。
迁飞性害虫,用糖醋液、毒草把或性诱剂诱杀成虫,成虫高峰时用杀虫灯诱杀,低龄幼虫可用高氯或溴氰菊酯兑水喷雾防冶。
适合的温湿度容易发生,可用杀扑磷防治。
在防治小麦病害时加用菊脂类条虫剂。
小麦粘虫是小麦后期食叶性害虫。
①农业防治:在成虫产卵盛期前选叶片完整、不霉烂的稻草8-10根扎成一小把,每亩30-50把,每隔5-7天更换一次(若草把经用药剂浸泡可减少换把次数),可显著减少田间虫口密度。幼虫发生期间放鸭啄食。②物理防治:用诱杀成虫,效果非常好。
高温、干旱是发生的基本条件,可采用成虫诱杀、药物防治。
1.成虫诱杀成虫迁入期田间设置稻草把、糖醋液或性诱剂,诱杀成虫;成虫盛发期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成虫产卵数量。2.幼虫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盛期。
小麦粘虫发生规律。通常2~3月一代粘虫由华南地区向江南及沿江麦区迁移,迁入江南北部盛期为3月中下旬,一代成虫降落后,白天躲藏在作物和杂草丛中,傍晚飞出取食、交配、产卵危害。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成虫对糖醋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幼虫多在夜晚活动,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加,5~6龄为暴食阶段,有受惊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最适宜,温暖高湿、禾本科植物丰富利于发生;干旱连阴雨天气不利其发生。迁入虫源基数直接影响发生程度,沿江、河、湖泊及低洼田发生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