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耕地质量面临有机质总体含量不高,土壤地力降低的状况,2008年县委、县府根据我局长期地力监测的情况汇报,把恢复与发展紫云英生产作为改善土壤性状,提升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手段,拨出50万元专款用于购买种子与物化补助,促进我县冬种紫云英的生产,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后,通过加强领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有力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群众种植绿肥紫云英的积极性,今年种植紫云英面积为1.5万亩。通过几年项目的实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效果显著,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结果表明:每亩紫云英鲜草还田1500公斤,与空白区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6.3g/kg,全氮增加0.30g/kg,全磷增加0.09g/kg,全钾增加1.8g/kg,有效磷增加2.8mg/kg,速效钾增加18.0mg/kg,CEC值下降0.5,土壤容重降低0.1g/cm3,土壤PH提高0.4。紫云英鲜草还田后,较明显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氮、磷、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缓和土壤酸化程度,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升明显。同时,增强了作物的抗病和抗逆能力,后季水稻亩均增收稻谷30~50公斤,减少10-30%
化肥施用量,节本增效效果显著。项目实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了不合理施肥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