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我县出现连续30多日阴雨、夜间降雨、低温寡照天气,此段时间正值我县大面积水稻抽穗扬花期,因低温寡照不能满足水稻扬花授粉18℃的临界温度,造成水稻抽穗后出现“酒糟壳”、空秕率增加等现象,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因此,要加强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单产。 水稻抽穗结实期是指水稻从抽穗到结实成熟的时间,包括抽穗、扬花、灌浆、成熟四个时期。这个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增粒增重,防止空秕粒。田间管理的任务是养根保叶,以叶养粒,防止早衰、贪青、倒伏,治虫防病,确保增产增收。要求植株上部保持3~4片青秀而挺直的绿叶,以后随谷粒成熟由下到上叶色逐渐褪淡转黄,成熟时青秆蜡穗,无枯、死秆现象,保证正常灌浆结实。1、科学管水。水源条件好的坚持“有水(3.3厘米)抽穗、润湿灌浆、适时断水”。如果这时稻田关水太深,稻秆变软容易倒伏,同时纹枯病会蔓延。籽粒灌浆时,应保持湿润和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影响产量和品质。断水时间视稻田而定,一般田可以在收获前一周左右断水,深泥田在半个月左右,沙田3~5天,这样既不影响粒重又能有利收获。水源条件差的,应该管好水,防止稻田缺水干旱。 2、酌施籽粒肥。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有延缓出穗后叶面积下降和提高叶片光合作用的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强根系活力,增加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子粒饱满,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作用。施肥量应根据水稻长势和叶色浓度来确定,一般土壤肥力高、前期施肥充足、水稻长势良好的稻田不宜追施粒肥,苗不黄的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施粒肥时,必须要做到“三看”施用,即“看天、看田、看苗”。看天就是要掌握好天气,干旱时要巧施,阴雨少施。看田就是掌握不同田块的土壤肥力,瘦田多施,肥田少施。看苗要根据苗情,长势瘦弱、抽穗后叶色落黄严重的多施,长势旺盛、抽穗后轻度落黄的少施或不施。施用时间在出穗后5—10天施天内施用。一般施用
尿素化肥,每亩施2~3公斤。施用时,田中要灌浅水,施肥后不要灌水。除做田面追肥外,也可采取根外叶面追肥。方法是:①、要选择晴天下午5点后喷施1%的
尿素溶液,每亩用50—60公斤。②、叶面喷施0.5%
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用50—60公斤。3、治虫防病。抽穗结实期常有穗颈稻瘟、纹枯病、螟虫、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特别是雨水多的年份危害更重。因此,应根据预测预报、结合田间发生情况,进行及时防治,减轻危害,确保丰收。防治飞虱亩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防治穗颈稻瘟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富士一号(或稻瘟灵)80毫升防治,在稻穗瘟常发区、老病区、感病品种及糯稻在齐穗期再用40%富士一号(或稻瘟灵)80毫升防治一次;防治水稻纹枯病亩用20%井冈霉素50克;以上配方手动喷雾时每亩兑水50—6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