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张家口市农科院研究员霍阿红、付永斌等人指导下,蔚县原种场通过增密控蘖的技术手段,实现黍子亩产超八百。其中,高级工任全在2.0亩示范田中,共产黍子1640斤,折合亩产820斤;唐德运0.7亩产黍子570斤,折合亩产814斤。 黍子是冀北特色作物,常年平均亩产300-400斤,蔚县原种场通过增密控蘖的技术手段,实现黍子亩产超八百斤,打破了黍子传统稀植种植模式,变原来的亩留苗1.5万株为现在的5-6万株,用主茎成穗代替分蘖成穗,黍穗大而均匀,从而实现了高产。 据张家口农科院黍子播期、密度裂区试验证实,黍子在冀北的适宜播期在6月10-15日,相对应的最适密度是每亩6万基本苗,其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与密度,成穗数可达73-81万穗,千粒重可达7.95-8.0克。 蔚县原种场任全、唐德运亩产800斤二紫杆黍子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适时播种,重施底肥。6.12播种。
农家肥2方/亩(二人均为车倌,有
农家肥),
复合肥(15-15-15)30斤。 2、增密控蘖,亩留苗5-6万株; 3、孕穗期肥水齐攻。苗高35厘米时正值孕穗期,亩施
尿素35斤,同时浇水一次。 4、灌浆成熟期防鸟害。由于周围谷、黍少,麻雀极易成群危害,二人均运用在田间四周均架设防鸟网、绑假人、人哄等措施防鸟害,效果显著。 蔚县原种场这种通过增密控蘖的技术手段,实现黍子高产的探索,为全县农民高效栽培探索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