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白灵菇的发菌管理

2017-06-14 09:30 作者:李先生  

  
农业种植技术
白灵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7℃,20~25℃最适。高于37℃或低于5℃菌丝均生长不良。接种后的1~7天,为升温期管理,在25℃环境下接种4小时后菌种就开始萌发,48小时后菌丝开始吃料,随着菌丝的快速生长,菌袋温度随着升高,3天后袋温要比空间温度高出2~5℃,如不采取降温措施则更高。降温方法是:及时翻堆,降低菌袋层次,加强通风管理,夜间要敞开门窗通风。  一般接种1周后菌丝可吃料2~3cm;接种后第8~15天,即第2周,大部分菌丝已向料内延伸2~3cm,菌丝洁白浓密,有时菌丝呈微黄色,其生长速度明显缓慢。此时菌丝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有:①菌袋装料过紧袋内缺氧;②袋温过高,不利于氧气的交换;③菌袋水分过大菌丝窒息。针对以上情况及时将袋料过紧的菌袋拍打揉捏促进氧气交换,袋温过高的要及时降温,疏散菌袋,菌袋水分过大的要挑出直立码放,把多余的水分沥出。  接种后的15~22天,即第3周,此期是菌丝体的均匀生长期,也是菌袋的污染高峰期,由于菌丝已生长至菌袋的1/2~2/3处,袋内排出的废气(氨气和二氧化碳等)越来越多,个别菌袋明显开始收缩,此时要依据发菌状况进行一次分类管理。长满的菌袋要扩大进气孔增氧;中等的菌袋拍打松动培养料促进其生长。对发菌较差的菌袋应区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对培养料水分少,菌丝生长稀疏,可向袋内加入1%石灰水(用凉开水溶解)。②菌袋内培养料有酸臭味、颜色呈棕红色,虽然菌丝浓白,但生长很慢,可打开袋口挥发异味,再加入5%的小苏打溶液。③对菌袋内有菌蛆,应及时将此袋挑出放在单独房间内,用5%敌敌畏药液熏蒸,杀死菌蛆。④菌袋温度过高(超过33℃)造成菌丝发黄,可将菌袋迅速移入20℃以下的低温房舍进行低温养菌。⑤霉菌污染,可在拮抗污染处注射25%的浓盐水,也可将污染块挖出,重新接种,再用10%的石灰浆封口即可。此期污染的杂菌主要是绿霉菌和链孢霉,感染严重的要及时消除,培养室内要保持干燥清洁,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左右,袋温22~25℃。  接种后的第23~30天,即第4周,这时70%的菌袋已布满菌丝,少数菌袋的气生菌丝也已开始封袋,但仍有个别经过处理的病袋,生长缓慢,要重新归类分别管理。长满的菌袋料温基本上接近空间温度,可挑出增加码放高度,但要控制袋温稳定在25℃左右,促使菌丝复壮生长,生长较差的菌袋继续进行发菌管理。  白灵菇的菌丝分枝能力特别强,虽然菌丝已经长满菌袋,但其菌丝生长仍未停止(回丝),气生菌丝会穿插填补袋的空隙,菌丝吃透料后,95%的菌袋出现收缩现象,气生菌丝会乘机填补空隙形成菌被,时间越久,菌被越厚,菌被形成过早或过厚都会影响白灵菇子实体的形成。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1周后,应适当降低温度防止陡长,采取白天遮光,夜晚通风控制菌被过早或过多的形成。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结球甘蓝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下一篇:除草剂药害补救措施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