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麦收胎里富,种好是基础”,提高播种质量是实现小麦苗全、苗匀、苗壮的前提,也是夺取明年夏粮丰产丰收的基础。目前我县土壤墒情较好,希望做好小麦备播工作,打好麦播基础,种足种好小麦。
一、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
今年我县继续坚持以半冬性品种为主:
水浇地麦田,渠灌区:以半冬性品种周麦26、中麦895、轮选988,洛麦22等品种为主,示范种植:许科718、华育198、周麦27;井灌区:以济麦22、焦麦668、众麦1号等品种为主,示范种植:群喜4号、洛麦23、百农207。
旱地麦田,旱肥地以半冬性品种豫麦49-198、洛旱6,洛旱7等品种为主,示范种植:中麦175,洛旱13;旱薄地可选择半冬性品种洛旱6号、中麦175,示范种植,洛旱10,西农928等品种。力争优质高产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二、精细整地,扩大机耕面积
精细整地是改善土壤耕作条件的基本措施之一。要扩大机械深耕面积,秸秆还田地块必须进行深耕。深耕宜早不宜迟,要在秋作物收获后抓获进行机械耕翻,防止跑墒,耕深为23—25厘米,机耕要和机耙相结合,做到边耕边耙,耙透耙实,达到上虚下实。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深耕、旋耕结合,旋耕一年、深耕一年,旋耕后应耙实土壤,以免造成缺苗断垄。
三、增施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实施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产田要:“控氮、增磷、补钾、配微”,氮肥实行总量控制,分期调控;中产田要“稳氮、增磷”,低产田要“增氮、增磷”。产量在500~600公斤的高产麦田,亩施有机肥5方以上,纯氮(N)13~15公斤,磷(P2O5)5~7公斤,钾(k2O)3~4公斤,硫酸锌1公斤;产量水平450公斤左右的中产田,亩施有机肥4方,纯氮(N)12~13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2~3公斤,硫酸锌1公斤;丘陵旱地亩产300公斤左右,亩增施有机肥3方以上,纯氮(N)8~10公斤,磷(P2O5)4~5公斤。肥料运筹上高水肥麦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
四、适时播种,实现冬前壮苗
适时播种是争取冬前积温、实现壮苗越冬的重要措施。今年我县大部分麦田,力争都能实现适时播种。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3日~12日播种,弱春性品种10月15-20日播种,掌握好适播期对发挥优质麦品种潜力,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五、精量匀播,确保一播全苗。
精量匀播是实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多成穗、成大穗的关键技术。今年我县小麦播种基础较好,一定要控制好播量,切忌大播量。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水肥地半冬性品种亩播量6.5~7.5公斤,弱春性品种亩播量8~9公斤;亩产400公斤的中产田半冬性品种7.5~8.5公斤,弱春性品种8.5~9.5公斤;亩产30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半冬性品种8.5~10公斤,弱春性品种9.5~10.5公斤;足墒下种,播种深度4~5厘米,深浅一致,播种均匀。晚播及整地质量差的地块,可适当增加播量。
六、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
播种期是预防多种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技术。凡是统一供种的种子都要进行种子包衣,预防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黑穗病、叶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一定要在犁地时进行土壤处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