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1 17:28 作者:李先生
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千万严重减产。如琰大斑病的流行年份,可因病减产15—30%,重病田减产50%以上,因此要做好防治工作。玉米大斑病的典型证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以上,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存在大量病菌:病原菌依附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种子可能带少量病菌。由初期染源侵染所致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第三,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气温适宜,又遇到连阴雨天,病害发生迅速,易大流行,氮肥不足发病较重。玉米大小斑防治方FA**Lun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发病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使抗性品种在缺水时也不能表现出其抗病潜力。可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稻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