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是仅次于水稻稻瘟病的病害,近年来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所加重。一、病原菌,白叶枯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Xanthomonasoryzae称水稻黄单胞菌。二、发病症状: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一但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造成秕谷和碎米多,减产达20%-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在腾冲坝子主要表现为叶缘型,即先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现暗缘色水渍状短线病斑,粳稻上的病斑变灰白色,籼稻上为橙黄色或黄褐色,病健明显。空气潮湿时感病叶片上有鱼籽状黄色菌脓。三、发病条件:带菌种子、带病稻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借灌溉水、风雨传播,低洼积水、雨涝以及灌漫灌可引起连片发病。晨露未干病田操作造成带菌扩散。高温高湿、多露、暴雨是病害流行条件,稻区长期积水、
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土壤酸性都有利于病害发生。矮秆阔叶品种重于高秆窄叶品种,不耐肥品种重于耐肥品种。水稻在孕穗期和抽穗易感病。四、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减少菌源的前提下,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如选用粳二优7619,保粳杂3号,保粳杂4号,滇杂46等。2、种子处理,播前用50倍液的福尔马林浸种3小时,再闷种12小时,洗净后再催芽。3、加强栽培管理,水稻移栽时,肥田不施肥,直到水稻收割都不施肥。肥力差的田块适当使用氮磷钾含量全面的
复合肥做底肥,不能偏施
氮肥。在水稻拔节后撤水晒田8—10天,以增强水稻抗病力。4、药剂防治,每亩用70%叶枯净(又称杀枯净)胶剂100-150克,或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