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但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感病,造成病茎内髓部腐烂成空腔,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裂,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其为害损失可达10-20%,因此,抓好油菜菌核病防治是夺取油料丰收的关键措施之一。2013年,我县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达11.69%,且油菜连作现象普遍,为今年油菜菌核病侵染为害贮备了充足菌源,另据菌核萌发观察,截止2月20日菌核累计萌发率18%,比去年同期提高5%,菌核萌发期提前,加重田间发生为害程度,当前,正值油菜抽苔开花期,也是油菜菌核病防治关键时期,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应立即行动起来,切实抓好油菜菌核病防治指导,确保今年油菜丰收。防治方法:一、防治适期:油菜菌核病防治应抓住两次关键防治适期,第一次掌握在油菜初花期,间隔10天(即油菜盛花期)再进行第二次防治。二、防治对象:生长嫩绿、密度大、肥水旺、肥力高、易感病品种和常发老病田。三、防治措施:1、油菜初花至盛花期,及时摘除老黄病叶,增加田间通透性,降低盛花期和结实期病害侵染基数,控制病害蔓延;2、防治适期,亩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克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喷雾;3、喷雾过程中,药液应尽量喷施在植株中下部叶片、分枝和茎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