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旱情十分严重,前期农作物虫害比历年明显偏重发生,从7月5日开始间断下雨,7月10日至月底持续出现连阴雨天气,大春农作物旱情已得到有效缓解,农作物虫害明显减少,但却有利于大春作物中后期病害的发生和扩散漫延。8-10月将是今年雨量最集中的时段,由于前期受旱和后期雨量集中易受涝都会使作物抗逆性降低,从而容易滋生各种病害,预计我县大春作物中后期病害中等偏重发生,后期虫害发生会明显轻于前期。其中水稻穗颈瘟、稻曲病、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灰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将偏重发生。 目前,我县大春作物正进入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水稻叶瘟、玉米叶斑病等已经零星发生,是防治最佳时期,也是预防水稻稻曲病、穗颈瘟、玉米叶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的关键时期。根据7月17日全州大春农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议安排布薯和《大理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控属地管理目标责任》要求,各乡镇务必要加大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害监测预警力度,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并组织开展防治工作,防止大春作物中后期重大病虫灾害发生。 一、防治措施 1、提高监测水平,掌握最佳防治时期。一是在做好常规病虫草鼠害监测7天一报的同时,增设和加强对设施农业、标准化农作物、中药材等主要病虫草鼠害的系统监测和调查,及时掌握并向各级主管部门上报病虫害监测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通过举办防治现场培训会、科技下乡、田间指导等各种途径搞好进村入户,把各项植保科技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植保技术措施的普及率。三是依据作物生长期、病虫发生程度等因素,掌握各种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期。 2、抓实统防统治,落实防控责任。以“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各乡镇要明确防控任务,组织好病虫草鼠防治所需的高效低毒
农药及防治药械的储备供应。 3、加强
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当前大春生产全面转入中耕管理阶段,
农药的使用也将进入高峰期,要加强对本辖区内
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尤其加强对禁限
农药的管理,做好
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指导,以确保大春生产期间的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
农药使用人员安全。 二、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近期雨量增加,田间湿度增大,为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灰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提供了发病条件,所以要持续巩固和加强中后期病害防治工作,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穗颈瘟:在控制好水稻叶瘟流行的基础上,防治穗颈瘟最重要的措施是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用药预防,其次是发病初期用药,可亩用75%三环唑20— 40克 兑水5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若遇阴雨天气,隔5-7天再喷施1次。 2、恶苗病:及时拔除大田病株,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3、稻曲病:孕穗末期(7月底8月初)和齐穗期施药,亩用20%井岗霉素 70克 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每隔7—10天防一次,连防二次。也可用井冈.三环唑进行喷雾同时兼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等。 4、水稻白叶枯病:大田发病初期和齐穗期选用25%叶枯宁500倍液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 5、玉米大小斑病、锈病:可选用75%三环唑 50克 /亩兑水45公斤进行均匀喷雾,也可选用50%
多菌灵 150克 /亩或稀唑醇 50克 /亩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6、玉米灰斑病:发病初期可用80%
代森锰锌500倍液、70%
代森锌粉剂800倍液、50%褔美双粉剂500倍液、25%丙环唑1500倍液或25%
戊唑醇1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7、玉米蚜虫:可亩用40%乐果乳油100毫升、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克 、2.5%敌杀死乳油10-15毫升或4.5%高效
氯氰菊酯乳油30-50毫升兑水50千克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10天,连防2-3次。 8、马铃薯晚疫病: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拔除销毁,然后立即喷施药剂,可选用35%
甲霜灵锰锌100— 150克 兑水50公斤或75%
代森锰锌 100克 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交替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