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花生根腐病防治

2017-06-10 15:24 作者:李先生  

  
农业种植技术
一、症状苗期受害导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导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二、病原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镰孢菌、茄类镰孢菌、粉红色镰孢菌、三隔镰刀菌和串珠镰孢菌5个菌种,它们都可产生无性态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多为单胞,大小2-3微米×5-12微米。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具3-5个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单生或串生,直径7-11微米。病菌习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属维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三、传播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助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从作物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苗期多阴雨,湿度大发病重。连作田、土层浅、沙质地易发病。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种体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种体为大、小分生孢子,能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四、防治措施应采取耕作栽培防病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把好种子关:做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并用种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加新高脂膜拌种,密封24小时后播种②合理轮作: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③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增肥改土,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视天气条件适期播种;注意施用基肥,抓好田间卫生,增肥改土,注意施用不带病残体的净粪,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追肥浇水,并在开花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根块膨使地下果营养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花生的产量。④应采用特效杀菌剂+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施。可结合防治花生叶斑病、花生疮痂病选用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爱苗)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百泰)16克+花生叶肥兑水30~50公斤喷雾,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交替施用,喷足淋透。如果田间有蚜虫、棉铃虫发生,可同时加入10%吡虫啉20-25克、4%高氯甲维盐或1.8%阿维菌素3000倍兼治。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下一篇:水稻集中育秧之大田管理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