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田阳县早稻生育期在南北山区为乳熟-蜡熟期,在右江河谷为扬花-乳熟期,距早稻成熟尚有15-30天。根据我站近期系统观测区观察和全县面上病虫普查情况,当前田间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稻飞虱和稻纹枯病。根据当前早稻生育期和田间病虫发生实况,结合气象预告,参考历年早稻后期病虫发生规律资料等,建议各乡镇应加强早稻后期稻飞虱、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早稻生产安全。1、稻飞虱7月5日系统观测区百丛虫量高为14943头,低的44头,平均4632头,其中长翅型成虫百丛虫量平均为9.3头,褐飞虱占总虫量99.9%;7月10日系统观测区百丛虫量高为18360头,低的114头,平均6282头,其中长翅型成虫百丛虫量平均为243.8头,褐飞虱占总虫量99.5%;7月6-10日面上普查情况:约80%的田块虫量为50-300头/百丛,尚未达到防治指标,但地处低洼、排水不畅无法露晒的田块虫量较高,一般为6000-13000头/百丛,褐飞虱所占比例与系统观测区相似,这些虫量较高的田块若不及时进行有效防治,即将造成“穿顶”、“落窝”等现象,导致产量严重损失。2、稻纹枯病近期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和早稻后期高度阴蔽的田间环境,很有利于纹枯病发展蔓延迅速。纹枯病当前病丛率高的75%,低为11%,平均42%;病株率高的63%,低为4.5%,平均39%;病指高为27,低为1.2,平均19.3,预计早稻穗期纹枯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约6万亩。二、防治意见1、早稻后期田间更阴蔽,植株营养更丰富,稻飞虱尤其褐飞虱取食繁殖能力很强,虫量还会激剧上升,又随时遇上连续降雨天气,喷药难度更大,往往容易暴发成灾。各乡镇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持打好早稻病虫防控的最后一仗。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群众做好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加强田间调查、分类指导、科学防治,确保早稻生产安全。在防治稻飞虱时兼治稻纹枯病和其他病虫。2、防治时机和药剂选择:凡达到防治指标田块应及时采取应急防治(防治指标:穗期虫量≥500头/百丛)。宜选用的防治药剂和配方有:①80%
敌敌畏+70%
吡虫啉悬浮剂;②80%
敌敌畏+25~50%吡蚜酮等,同时加入井岗霉素或者爱苗兼治纹枯病。以上药剂按说明书使用。3、讲究施药技术,确保防治效果:一是药液量每亩次要保证在60—70公斤;二是水稻后期封行程度高,喷药难度大,要想方设法(如采取分畦的方法)压低喷头喷透稻株基部稻飞虱栖居为害部位,雾滴要细,喷雾要均匀;三是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3-5厘米,并保持5-7天;四是最好选择晴天下午施药,避免高温天气的中午施药,防止
农药中毒事件发生,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补施,确保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