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 17:57 作者:李先生
1.发病症状
在油葵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且可侵染植株的任何部位,因发病时期和感染部位不同,在田间常表现立枯、根腐及根茎腐、茎腐和盘腐等4种类型。
①立枯苗期感染后,可使幼根、子叶和茎基部腐烂,并在病部出现白色绒毛状的霉层,扩展后病斑围绕全茎,使植株很快萎蔫枯死。
②根及根茎腐烂一般在植株6~8片叶至成熟期发生,病菌可侵染主根、侧根和根茎部,逐步蔓延到茎基部,使侵染部逐渐变褐腐烂,造成植株枯死。拔出病株,常在土中或近地面的根茎部有一些黑褐色、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菌核。
③茎腐成株期感染茎部,多从茎基部开始,在茎基部出现褐色水渍状大斑以后出现白色绒毛状霉层,不断向上扩展,使茎部易破碎或折断。潮湿时,菌丝可在茎表面扩展,干燥时可见茎的髓部生有大量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
④盘腐开花后期,病菌感染花盘,病初在葵盘背面出现一些褐色水渍状斑,湿度大时出现绒毛状霉层,继续扩展后则使感染的花盘局部或全部变褐腐烂,种子具有霉味和苦味,病盘上空籽和秕粒可达健株的15~20倍。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菌核病不侵染禾本科作物,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重病田须轮作5~10年。将病残体深埋入土中,减少菌源。
②物理防治人工捡除种子中的菌核,也可用温水清除。把种子浸入40~45℃水中,每100kg种子用200kg水,搅拌10~15分钟,菌核吸水下沉,种子浮在上面,捞出晾干留做种用。温水清除菌核时,容器底部最好呈圆锥形,使膨大后的菌核不易漂浮。
③种子处理种子内外均可带菌,以种皮带菌最多,药剂拌种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用种子重量0.3%~0.5%的菌核净、萎锈灵、苯菌灵等农药拌种对苗期立枯型和根腐型菌核病有效,用福美双拌种可使幼苗田间发病率降低85%以上。
④药剂防治油葵对菌核病的抗病力弱,感病时间长,同时又缺乏准确的测报方法,增加了药剂防治的难度,至今仍未筛选出特别经济有效的化学药剂,而且油葵为高秆作物,田间郁蔽度大,后期防治比较困难。据研究,防治菌核病较好的药剂是菌核净、乙烯菌核利和速克灵的500倍液,其次是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加多菌灵1∶1混合剂的500倍液,在开花末期开始喷药,10天后再喷1次,对防治盘腐型菌核病有较好效果。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