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几种食用菌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2016-07-03 12:01 作者:李先生  

农业种植技术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等病菇幼时受侵,无法进一步分化发育,后期形成畸形菇,常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即其病原菌菌丝体。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的时间,病菇色泽变暗,继而F·B,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低于20℃,该过程变长。子实体中期受侵时,菌盖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肿胀粗胖状,继之菇休变软。切开病菇,发现其内部由白色变为乌白色,菇体软腐后为乌褐色。该病病原菌为疣孢霉。

  【褐斑病】又称干泡病、黑斑病等。早期发病时,使原基不规则发生,畸形发展;侵染幼菇时,可使菌柄出现褐色条纹,菌盖上布有褐色斑点,病菇向一侧生长。切开病菇观察,其组织内部呈黄褐色、干燥、松散,但菇体不腐烂、无臭味。该病病原菌为轮枝霉。

  【软腐病】又称霜霉病、湿腐病等。菇床被病菌灰白色菌丝覆盖后,变为暗灰绿色或暗褐色,食用菌菌丝因缺乏氧气和受病菌分泌物毒害而失去活力,此后很难出菇;病菇从基部发病,并向上伸延至菌盖,菌盖初期出现淡褐色大小不一的水渍状病斑,继之即被病菌所覆盖,继尔腐烂,手触即倒。该病病原菌为树状葡枝霉。

  【锈斑病】又称斑点病。病原菌在菌盖上形成铁锈色(暗黄红)病斑,边缘整齐,中间凹陷,斑点干缩后,菌盖裂开,菌柄及菌褶上较少染病,水珠聚集在菌盖表面久不散发时,该处发病率高。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托兰氏假单孢杆菌。

  【黄斑病】染病初期菌盖上有小斑点状浅黄色病区,随菇的生长而扩大,并传染其他子实体,继之色泽变深,并扩大到整个菌盖,染病后期菇体分泌出黄褐色水珠,病株停止生长,继尔萎缩、死亡,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假单孢杆菌。

  以上病害在持续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加之选用菌种不良、生产工艺不当、环境脏乱,导致发病率较高,故防治时要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①提倡熟料栽培。发酵拌料时加入适量的阿姆斯增温发酵剂、净霉灵、必洁士及立信菌王等,增强本身抗病能力。②严格发酵、灭菌、接种及培养等工艺,避免发菌期高温。覆土材料要用甲醛处理。老菇棚用硫磺熏蒸。③头潮菇采收后停水2天,喷1次波尔多液等。连喷2次,现蕾后再喷1次。覆土栽培的,头潮菇后用波尔多液漫灌。④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菇,刮除料面,喷洒1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波尔多液、有效氯15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100~200国际单位的农用链霉素等。床栽的要清除病料,并撒石灰粉、漂白粉,消除传染源,避免人为传播。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牲畜发生农药中毒怎么办 下一篇:对付红蜘蛛、蚜虫的环保灭虫法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