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病菌随土壤、流水、种子传播,一旦侵入,病菌便连年积累,以后很难防治和根除。该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部、果柄、果荚及根。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侵染危害植株的茎基部,病斑初期成暗褐色,波纹状,逐渐凹陷,变色软腐,随着花生植株的封行、高温与雨季的到来,病害进入侵染高峰期,发病部位扩大到茎秆中下部,白色菌丝覆盖其上或地表层(故称白绢病),并产生油菜籽状的菌核,后变为黑褐色。最后茎秆组织呈纤维状变黑腐烂,易折断拔起,叶片脱落或整株死亡,危害较重,近年来给我县花生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由于近期连续降水,温度适宜,当前我县春播花生白绢病已进入始盛期,据县植保站对刘振屯、王店等乡镇地膜花生、蒜茬花生进行调查,白绢病平均病田率30%,发病株率达2%-5%,以蒜茬花生发生较重。因此,望广大农户要抓住当前防治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20%纹弗(氟酰胺·
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100克 兑水50 -60公斤 喷淋花生茎基部,间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喷匀淋足,并且相连地块要统一防治,达到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