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药害是指因施用
农药对植物造成的恶伤害。产生药害的环节是使用
农药作喷洒、拌种、浸种、土壤处理等;产生药害原因有药剂浓度过大,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某些作物对药剂过敏;产生药害的表现有影响植物的生长,如发生落叶、落花、落果、叶色变黄、叶片凋菱、灼伤、畸形、徒长及植株死亡等,有时还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或品质。
农药药害分为畸形药害和慢性药害。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即出现症状的,称急性害;施药后,不是很快出现明显症状,仅是表现光合作用缓慢,生长发育不良,延迟结实,果实变小或不结实,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差,则称慢性药害。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除
农药药害呢?
1.喷缓解药害的药物
对造成作物药害的药物,有针对性地喷洒能缓解该药物的药剂,可以大大减轻药害损失。例如,氧化乐果、对硫磷等
农药对作物产生药害,可在受害作物上喷0.2%的硼砂溶液缓解;油菜、花生秧苗受到
多效唑抑制过重,生长停滞,可及时喷施0.05%的“九二○”溶液,能迅速恢复作物正常生长;硫酸铜、
波尔多液引起的作物药害,可喷施0.5%的石灰水缓解药害。
2.迅速追施速效
氮肥 对叶面病斑、叶缘焦枯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长势状况,每667平方米(1亩)施
尿素5~12公斤,还可适当增施磷
钾肥,补充植株营养,并结合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药能力,对受药害较轻的种芽、幼苗效果极为明显。
3.排灌水减少药物残留
对一些
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排灌水,可减少药物残留。例如,杀草丹引起的水稻矮化病,可在初期立即排水露田,然后采用间隙灌溉,减少
农药残留残毒,从而减轻药害程度。
4.除去药害部位
在果树上采用灌注、注射、包扎等方法施药过量、过浓而发生药害时,应将受害较重的树枝迅速剪除,以免药剂继续传导和渗透,并要及时灌水,防止药害继续扩大。
5.喷大水冲洗药剂
由于喷洒某种
农药使植株和叶片发生药害,可反复喷洒大水2~3次,尽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药物冲洗掉。还可在喷洒的清水中加入0.2%的碱面或0.5%的石灰水,由于目前大多数
农药遇到碱性物质易分解减效,因此可加快药剂的分解。同时喷清水增加了作物细胞中的水分,稀释了作物体内的药液浓度,也可减轻作物药害。